朱厚照冷冷地看着张太后疯癫似的语无伦次,心如止水。
三十一年前,他出生在五百年后的一个普通农户之家。
家里不富裕,温饱都有些困难。
母亲会在他搬化肥闪了腰时,说小孩子哪有腰。
父亲会在他贪玩下水,差点淹死时,吊在房梁上狠狠打一顿。
典型的中华传统父母。
他们不识字,但擅于用自己的三观,去衡量朱厚照的对与错。
但柔弱的母亲也会因朱厚照被欺负,拎起菜刀,狂追亲戚三里路;木讷的父亲也会在大雨滂沱的深夜,抱着高烧不止的朱厚照,踹开赤脚医生的家门。
听说勇闯娱乐圈的朱厚照,穷得吃不上饭。
老两口放下农活,坐着大巴车千里迢迢南下。
贴身藏着皱巴巴的十块、二十块,刚从银行取出来的连号崭新百元大钞。
还有母亲做的大饼和四罐腌菜。
不带更多东西,是因为提不动了。
他们不顾朱厚照的拒绝,强硬地把钱塞他手里。
又匆匆赶回老家。
农忙时候,地里离不开人。
朱厚照偷偷跟在他们后面。
顶着大太阳的父母,坐在马路牙子上就着腌菜啃大饼。
他们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走了十几公里,在暮色中赶上回家的末班车。
朱厚照隔着车窗,看到快虚脱的二老头靠头打瞌睡。
那年粮价大跌,父母承包的耕地成本都没收回来,还倒贴了化肥农药钱。
朱厚照在影视城边上的群租房,穿着母亲做的棉鞋,哆哆嗦嗦地和室友一起偷偷烤火取暖,想着要活出个人样来。
他拼命接戏,攒了几年的钱,回家推倒了透风漏雨的三间破烂瓦房,盖起砖结构的二层小楼。
然后在父母念叨着催婚的声音中,他重返娱乐圈打拼老婆本。
最终在片场发生意外,又重新回到了五百年前的大明。
回来这几日,朱厚照总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