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上一场。
所李斯和扶苏都很明智地选择退为进、话语委婉的方式与王上交流,哪怕秦王政本人心胸宽广,没必要非得说话直来直去惹王上心情不快。
那样不叫忠诚,那叫傻。
不会说话,没有情商。
喜欢用这种方式说话的人不傻,反而是个聪明人,那就很有意思了。
要么他性格此,要么他觉得这个皇帝不行、用委婉的方式是劝不住的、非得言语激烈刺耳才行。
要么,他就是故意的,想用忠言直谏给自己刷好名声。
秦王政大概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
爱子的温言软语他很受用,臣下的识大体懂进退他很受用。
桥松眼睁睁着他祖父被李斯的一番作态哄得眉眼舒展,觉自己又学到了点新东西。
才来章台宫没多久,他已经学到很多了。
桥松默默拿过他记笔记的纸张,在上面添了几条新的经验总结。
蒙毅没有偷太孙写东西的意思,但他得将太孙案上的新律拿给李斯。就这么探身的功夫,不心瞄到了他在写什么。
「十一,有时候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要主动认错,这样祖父会心。」
蒙毅:……
这怎么王上写得像个昏君似的?
前面还有十条,蒙毅甚至都不敢具体写了什么东西。他匆匆拿起奏折递给了一旁的侍者,让侍者帮忙送到不远处的李斯那边,他自己就不起来了。
可眼睛是个控制不住的东西,余光还是没忍住瞟了两眼。
「十二,适当的退让是为了达成目的,与人交往要注意手段。」
蒙毅:…………
十岁出头的孩子,已经始学习手段了吗?手段这个词用得可真辛辣啊,觉再这么下去太孙得被养歪。
蒙毅抽了个时间,委婉地王上和太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结扶苏的反应是:
“嗯?这不是挺好的吗?()”
当皇帝的好别是个正人君子,年纪就知道学习使用手段,多好的苗子呢。
秦王政总算从孙子身上找到一点和儿子相像的地方了。
桥松这子着端方,其实肚子里坏水不。大约继承了亲爹的白切黑,只不过他爹懒得装,他装得比较好而已。
既然是和爱子学的,那就没什么了。
秦王政宽慰心腹臣子:
周朝那套礼待人日后只会越来越行不通,太孙这般才是为君之道。只要不过分玩弄人心,致使朝纲混乱,便无需担忧。?()_[(()”
孔子说东周礼崩乐坏,就是因为前过于讲礼了,衬托得后来的人十分野蛮。打仗都要双方先约定好一个时间,再等两边军队都列阵完毕,然后再堂堂正正地打,在后世来堪称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