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客卿之外,还有不少官职也很难界定高低。
别看二公九卿听着好像个个权利都很大,但就像后世的六部那样,工部作为六部之一,不还是受排挤轻视的小可怜一个?有些非六部的官职恐怕都比工部尚书实权大。
总之,二公九卿、二省六部之类的,都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括了。在这之外还有大量的实权部门,有些部门之间还会产生职权范围的重叠。
扶苏借由郎中令职权更迭一事,与蒙毅商讨起官制的规范,想听听蒙毅的意见。
蒙毅皱眉想了半晌,先问道:
“不知王上意欲将郎中令一职,改为何样?”
扶苏答:
“九卿之一,受丞相统辖,增设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等事宜的掌管。宫廷宿卫与殿中侍卫依旧归郎中令负责,一切宫门守卫则彻底独立出去,由卫尉专管。”
卫尉这个官制存在时间也不短,当年庄襄王子楚病重时,华阳太后便曾经借此阻拦吕不韦等人入宫。因为那时的卫尉是芈氏族人担任,听从华阳太后的指令。
秦王政上位之后,为避免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大力打压了芈氏在秦国的地位。
卫尉如此重要的职责,怎能交由楚人掌控?
宫门归卫尉管,宫内侍卫归君王近臣的郎中令管,不能再互相插手对方辖下的士兵亲卫。两者互相钳制,任何一方有异动都能及时率兵抵抗,大大提升了秦王的安全性。
蒙毅听罢点头:
“看来王上要有大动作了。”
郎中令若是掌管殿中议事的话,只怕属官不会少。蒙毅手底下很快就会聚集来很多下级官吏,他要忙起来了。
秦王政大约是不想放蒙毅离开自己身边,于是干脆把郎中令改成和朝中官员一致的部门统领,而不是单纯的君王近侍。
扶苏罗列了一部分官职给蒙毅看,这些都是即将归他统辖的属官。
比如
各类谏议大夫,
是负责议事的。
再比如谒者,
负责替秦王迎送百官奏事的,王绾以前就担任过这个官职。
还比如各种郎官,中郎、侍郎、议郎等等,一般用来给贵勋塞家中小辈到王上身边镀金。
当然还有禁军之类的,这个本来就归郎中令管。
蒙毅的表情渐渐僵硬:
“稍等一下,那些郎官……?”
勋贵文臣子弟入朝之前先来王上身边镀金他可以理解,但是,这种权二代一般都有点刺头。全部交给他来管的话,他已经预想到以后的日子会有多难捱了。
扶苏露出了带点同情但更多是幸灾乐祸的笑容:
“以王绾之子为首的第一批郎官,大约过几日就要来拜见你这位长官了。”
听闻前段时间王绾才追着儿子揍了二条街,也不知道王家小子是干了什么事惹他爹生气。不过从这也能看得出来,这群小一辈怕是不太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