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如今对商业还算开放,咸阳中的商人不少。听闻太仆想打听这个,看在给钱的份上,大家还是很乐意帮忙解答一二的。
很快太仆就找到了几个靠谱的大商人,向他们取到了生意经。
商人也不藏私,毕竟太仆作为高官不可能亲自下场和他们抢生意。当官的都
()有傲气呢,不是很能看得起行商。
太仆问他们:
“若我想向某人购买一样物品,那人却不肯卖,我该如何说服他们?”
商人先是答:
“价格够高,自然有人会心动。”
太仆当然知道这个道理,问题在于他要大批量购入马匹。价格定得太昂贵,不仅耗费甚巨,还会让王上觉得他没本事。
太仆只好道:
“可有别的法子?”
商人:“那边要看太仆手中可有对方也急需的东西,且此物最好是太仆自己一人持有。”
谁说只有大秦求着买诸戎的马了?诸戎不也求着购买大秦的好东西吗?
既然各有所需,那就还有的谈。
商人们对视一眼,大概猜到了太仆在烦恼什么。
一个管马的官员提及采购,简直就是送分题。肯定是想向西域买马,只是西域不肯卖而已。
有人就针对性地提醒太仆:
“卖家是否只有一人?若是多家都有此物可以售卖,那您就更占优势了。”
眼光长远的戎人部落不肯卖马,是因为担心秦国拿到好马反过来攻打他们。但天底下这么多部落,总不会家家都眼光长远吧?
春秋战国这么多国家,都能出一大堆奇葩君主。诸戎更乱,绝对有能用利益诱惑的。
只不过时常和秦国直接接触的,唯有离得最近的那几个部落而已。更远的就需要互相带话了,而带话这种事情秦国很难干预。
诸戎只要不告诉远方部落秦国想买马,那些戎人即便乐意卖,也不会主动来提的。
还有商人则意有所指地说道:
“对方不肯售卖,可是怕您进货后倒卖与他形成竞争?这也有个解决方法,您找远一些的人进货就是了。”
同郡之内的,互为竞争对手。但其他郡的,尤其是比如东海那头的郡,你从他手里买了东西回来卖,又影响不到他的生意。
戎人也是一样的。
靠近秦国的戎人怕被攻打,离得远的就没什么顾虑了。又打不到他们那边,马能卖上价钱为什么不卖?
马也是会老、会死、会扩大种群的,年年生崽,不打仗的时候消耗的却没那么多。有些小部落养不起那么多,只能控制数量,对秦国来说这就很浪费了。
就是怎么叫那些小部落相信过去买马的是秦人,而不是附近对他们有威胁的其他部落和小国在假借秦国名义购马、实则准备攻打他们部落,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