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RISC架构比X86架构更适合做算力集群,干脆直接拿出来。省的磨里磨叽,再被伯克利占了便宜。
顺手搞了个1。5微米制程,用四点五万枚晶体管堆出20MHz主频,配有一个1个64位标量浮点处理单元。一个支持4路32位浮点并行计算的,128位SIMD单元向量扩展的原型设计。
连名字都起好了RISC79……
莫里斯教授和艾兹格直接被砸懵了,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将图纸和指令集大致吃透,不约而同的通过纸面计算,验证起这套方案的可行性。
俩人开始忙活的时候,曲卓依旧没闲着,三个人围着一张书桌各忙各的,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等莫里斯教授和艾兹格根据计算和经验,反复验证后确定了设计的可行性,正想讨论了一下,发现曲卓又画出了几张图。
拿过来一看……是一份算力单元设计图。
每个单元由八张主板组成,以160MB每秒带宽的铜缆总线并联在一起。
每张主板上有4片处理器,8KB指令缓存加8KB数据缓存,配有128K乘2乘4组,共计一兆内存。
八张板并联,共计32个计算节,8MBDRAM。
联机浮点运算,理论峰值算力能达到128MFLOPS(每秒1。28亿次)?!
眼下老美的最强超算Cray-1,也不过能达到160MFLOPS。
如果进行向量计算32个4路32位浮点并行计算,理论速度可以达到512MOPS。
Cray-1只有357MOPS。
关键一个算力单元,不论体量、功耗还是结构复杂度,都比Cray-1小太多啦。
莫里斯教授和艾兹格对制造成本没有太明确的概念,但凭感觉判断,比Cray-1低的不是一星半点。
关键一个算力单元的理论功率才8千瓦,算上两百瓦的水循环散热,也不过八千两百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Cray-1的总功率是115千瓦。
浮点和向量计算,二者虽然互有高低,但从费效比考量,完全没有可比性!
莫里斯教授和艾兹格的思绪还没从RISC79带来的冲击中缓过来呢,又被32颗处理器组成的算力单元狠狠的砸击了一下。
颇有点熊瞎子掰苞米的意思,暂时放下对RISC79的讨论,研究起这个疯狂的设计,到底有没有落地的可能……
疯狂吗?
什么叫集群?
32颗处理器组成一个机柜,就集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