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没有问题的,但那是属于几十年后的“认知”。
而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且每个国家都有所差异。
“收了”河村智聪后,曲卓才知道他的“认知”在小日子,起码在七十年代的小日子,是行不通了。
一旦本健公司爆雷,AE作为大股东,大概率会被判分摊部分窟窿。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但也只是理论上能够规避风险。
AE公司对小日子来说是境外投资,本健爆雷后承受损失的是本国百姓。“保护主义”是普遍存在的,最后如何判还真不好说。
如果只是早先的空壳公司,牵连也就牵连了。毕竟港岛人“刘家忠”属于薛定谔的猫,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但是,随着AE和BE一起参股史蒂夫的Tei公司,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所以,AE和本健需要进行割裂。
在完成割裂前,本健不能爆雷。刘忠也还有用,不能为了点钱折里面。
不然,在最大一波返利到账期之前,本健的资金池就被全部抽空了。压根不会有花心思从银行贷款,强行续命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某人借助河村智聪的“专业”,进行了重新布局。
第一步,埋雷;
第二步,把本健的盘子做的更大。并随着扩张,在保持庞氏销售体系的基础上,取消搂一把就跑的,割肉式的超高额返利。
如此一来,可以将“游戏”玩的更久,甚至可以像某利一样,打造成一家相对正常的,可以长久运营的公司。
第三步,在合适的时候,来一场合理合法的,卸磨杀驴腾笼换鸟式的大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