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绝对不会有假,燕王殿下可是亲眼所见啊!而且,关中道搬迁的农民也不少,报纸上说的是不是真的,一目了然。”
石明知道自家父亲为什么这么想。
“那你怎么不支持我们一家搬出去?”
“我不是告诉过你,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你难道就不好奇,为什么我会在这个时侯回来?还不是为了移民!”
“啊”
石养一愣。
“明儿,难道你要抛下我们,和观狮山书院的学生们一起,去江南道吗?”
说到这里,石明的阿娘眼圈都红了。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
“事情不是这么回事,你知道渭水河畔的那片棉花地吗?咱家也有好几亩地呢。这片土地,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利润,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那是当然,我原本以为,南洋水稻和养鱼,已经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不过,朝廷已经下令,禁止在关中种植棉花,除了各大学院的农学院之外,所有的农田,都不能种棉花。”
石养说这话的时侯,也有些惋惜。
只赚一年的钱,明年就要停种了,真是遗憾。
“父亲,虽然关中道禁止种棉花,但朝廷颁布了一份新的公文,云中都督府和河东道北边都有种植棉花的权利。”
“关中的人只要到河东道北边,就能得到朝廷赏赐的百亩永业田,而且还可以再买一百亩,价格也很便宜,一亩只要一个银币。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石明本身就是观狮山学院农业系的学生,对棉花的种植很感兴趣。
另外,朝廷最近还公布了一份有功之臣的名单,赏赐了朔州以北的一大片土地,允许种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