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嫡次子熊伯比的噩耗,楚君熊仪只是晕倒,不到半刻钟便苏醒过来,并没有所谓的气急攻心从此大病不起。
这已经足够说明,楚君熊仪的心性异常坚韧。
等到情绪稍微缓和,楚君熊仪当即下令,将三苗部落列为叛国者,往后三苗部落所有族人,无论男女老幼,均是楚国的死敌。
遇到三苗部落族人后,无论是将对方杀死,亦或是把对方抓住,都能获得高额奖赏。
楚国国人称之为灭苗令。
虽然楚国大军大败的消息已经传开,仍然有大量青壮对高额奖赏动心,自动携带食物与武器装备,结伴前往楚苗边界。
三苗部落的首领们收获大胜,尤其是明确楚国大军统帅熊伯比战死,深知楚君熊仪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发动更加疯狂的报复。
于是,便命三苗部落青壮快速打扫战场,随后立即返回关隘。
对俘虏进行登记,随后由专人押往大周帝国黔中郡边界,用来交换立等可取的粮食物资。
处理掉俘虏后,三苗部落的首领们继续商议接下来的部署。
结果,又是不知道谁先起的头,应对楚君熊仪疯狂报复的策略,竟然由严阵以待,逐渐变成坚壁清野。
凡是三苗部落的族人,一律需要迁往三苗部落领地内侧,避免遭受楚国人的屠戮。
所有可以通往楚国的道路,能够损毁的一律损毁。
若是难以损毁的道路,便在重要位置修筑关隘。
关隘简单分为三种。
第一种,重要位置本就狭窄,而且左右两旁均难以通行,那便修筑隔断关隘。
往后将无法再通行,除非将整座关隘挖掉。
第二种,重要位置有河流等天然屏障,那便修筑高台关隘。
届时楚国人卷土重来,便可利用高位优势,让楚国人知难而退。
第三种,重要位置开阔,那便修筑拱形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