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宫湦笑问:“太督以为,价值如何?”
太督内史冂不假思索。
“可抵百六十颗妘椠首级。”
“镐京邦谍营已查清,卫商角人六指与妘椠交情匪浅,便是其向卫侯和引荐妘椠。”
“大王欲除之?”
“东市乃大周府库命脉,除之则必然生乱也。”
“臣出使卫国,角人六指必然会有所行动。”
“孤王现下正好闲暇,便前去戏耍其一番,拖延时间,便宜太督行事。”
太督内史冂顿首。
“事不宜迟,臣这便启程!”
姬宫湦心中无比宽慰。
“此事若能功成,孤王定将太督晋爵为国公。”
迄今为止,姬宫湦仅敕封过四位国公。
弥国公姬翉,乃是进土献民之首开功臣。
宗国公姬黁,为安定王室公族之示范。
褒国公褒洪德,只是假意敕封,如今已化为历史尘埃。
祭国公祭公墩,全力推动大周学政,并携祭人远道投奔,功劳不言而喻。
太督内史冂虽为心腹肱股,却始终没有标志性的大功绩。
倘若贸然敕封,便不足以显示国公之珍贵。
即便较为次一封的郡侯,此前亦只有二人正式获封。
一为泾水郡侯太史伯阳父,二为汉中郡侯墨耳。
墨耳本就是虚构之人,后以突然恶疾,病入膏肓为名,使墨耳彻底消失于人世。
姬友调任汉中郡太守。
姬宫湦便以治民有功为由,顺势将汉中郡侯改封于姬友。
国公与郡侯,重器也!
反观县伯、乡子与闾男,姬宫湦则有意降低门槛,将更多人与自己绑定。
只要姬宫湦在位,他们便能享受爵位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