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报发出后,林楠笙就开始了等待,他要看看张世豪究竟要干什么!
然后……
然后愕然的事情出现了!
次日开始,根据地的报纸、一些立场相对公正的报纸,就在集体报道一件事:
军统顽固派几次三番阻拦美国友人对新四军援助的物资!
报道将军统多次阻挠的事报道了出来,并将剑锋直指张世豪,言之凿凿的称这一切都是大特务张世豪所作所为。
甚至罗列了极多的证据。
而与此同时,中共方面也将这些证据交给了美国人,希望美国人向张世豪施压,结束这种无耻的阻挠。
张世豪三个字,再次上了风口浪尖!
……
过去,张世豪的名声在新闻界非常的好。
但这两年,口碑急转直下,但好歹还是有报纸挺他的。
可张安平在重庆,以“泄密”为题,一记巴掌抽在了记者界的脸上,让国民政府开始了对记者界的严厉管控——当时记者们不好朝张安平开火,但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此时有了“弹药”的供给,这些记者们当然就得狠狠的发泄了。
张世豪三个字,因此口碑急转直下,被冠以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帽子,遭到了口诛笔伐,一时间人人喊打。
……
密切注视着舆论的林楠笙,他的“顽固”在张世豪被口诛笔伐中逐渐的消散。
这一切,都是从那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开始的。
也就是说,真正主导这一切的,是被口诛笔伐的张世豪。
再次和张安平独处,林楠笙难以置信的道:
“你……真的是……”
“同志?”
张安平笑了笑:
“现在信了?”
林楠笙嗫诺,不知道怎么回答。
对他来说,这个过程很漫长。
所有的疑惑,这段时间的不安、焦虑、纷杂的思绪,在这一刻化成了三个字: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