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忠义在上海打磨了数年,再加上有张安平给予的大量的金钱支持,他在东北也勉强维系着军统武装不到两成的补给,剩下的补给终究是要靠缴获。
可以说东北的军统武装,度日如年。
而现在,他们突然间得到了来自苏联的补给,用宫恕的话来说,那就是:
沃特玛多久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了?
抗联的情况类似,腰包里的子弹鼓起来后,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正应了一句话:
汉奸屯(贬义词)粮我囤(褒义词)枪,汉奸就是我粮仓!
两支武装阔绰起来后,两家相互联合,开始了敌后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再加上军统这边受张安平影响,经常给“榜一大哥”发去战果照片,倒是让“榜一大哥”越发欢喜了,恨不得天天刷火箭。
恶劣的东北局势,因为“榜一大哥”的卖力支持,就这么被盘活了!
日本人大怒,一边调兵遣将的扫荡,一边拎着“苏日中立条约”向苏联发出了抗议。
苏联人呵呵一笑:
我可没有派过一兵一卒过境支援抗日武装,你怎么能污蔑我呢?
然后,他们反手加大了支援的力度。
因为苏联的特工发现东北的抗日武装,竟然严重的迟滞了日军物资、军队集结的速度。
那还等什么,加大支援力度啊!
如果能把日本人拖到冬天,估计面对西伯利亚的极端严寒,日本人到时候恐怕下不了梭哈的决心——这不就轻易争取了半年的时间吗?
没想到不出人只出一丁点物资,竟然还有如此之奇效!
受此影响,苏军在苏德战争的中后期,竟然还将大量的敌后游击队的军官送到抗联这边来取经。
……
1941年八月底。
日本大本营对苏德战场的局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分析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放弃北上!
原因很简单,德军在经过了最初的快速挺进、大规模歼灭战后,推进的速度从之前每天的平均三十公里降到了寥寥几公里,且苏军的滚筒战术已经开始有效的应对起了德军的闪电作战。
日军经过多次分析得出结论:
短时间内德国人是不可能击败苏军的。
此时如果他们贸然将百万大军投入到对苏作战中,一旦陷入了僵局,日军将会不可避免的崩溃。
北进之路,彻底堵死。
回过头再审视局势,日本人发现北边的“棕熊”是会将自己拖进泥潭的怪兽,可南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