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要在随军家属、地下党干部中,这些人的策反也是最麻烦花费时间最多的,这是我整理的名单、信息和唤醒方式,这一份留在局本部做备份吧,您收好。”
老戴拿起张安平递来的档案袋,感受着里面的厚度,不由道:“你小子这一次做得好啊!一次的成果,估计都赶得上过去多年咱们的努力了。”
张安平却摇头:
“这些人不能轻易启用,我觉得至少要养三年以上才成。另外,日后交换回去,这些人是审查的重中之重,我担心经过共党审查后,这些人可能要折损三四成。”
“很正常,即便折损个三四成,也比咱们塞进去的钉子存活率要高。”老戴倒是不以为意。
之前就说过,军统派往延安的钉子,想要“活”下来,很不容易。
混进去不难,真的不难,延安那边是敞开了欢迎,可延安那边的日子,却不是军统派出的钉子能受的了的。
不管是张安平派出去的钉子还是老戴这边派出去的钉子,在延安呆的时间一长就想方设法的找借口回来,要么就是暴露被抓然后交换,最无语的还是另一种人,延安呆的时间一长,苦吃习惯以后,居然选择了另一条路——向延安方面坦白身份。
也就是军统这边俗称的“被洗脑”。
重庆这边派了无数的钉子,三年下来,十个里面一个都扎不住根。
要说成功的案例,也有。
有个情报组几乎全员无损的成功潜伏了下来,甚至该小组的成员表示他们一定会长久扎根。
结果,没多久就暴露了。
因为他们的电台……
电台是耗电的,在延安使用电台,其结果你品,你细品。
但即便这样,军统对延安的渗透是源源不断。
所以,老戴对张安平口中的“三四成”损耗毫不在意,对张安平说的“养”三年也不在意——外甥在特工使用这方面更精通,从他对日本人的情报战就能看出来,所以张安平说的话,他很自然的认可了。
“局座,还有一件事——”
张安平继续汇报道:“通过铜陵站向卢耀辉发来的协查请求,我在集中营中找出了一名共党极为重视的炸药专家。”
“哦?还有此事?那得重奖铜陵站了!”老戴很是欣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安平却摇头:“不能用这个由头奖,以后找个其他由头重奖吧——这名专家叫……”即便没有人,他也压低了自己的声音,小声道出了名字:
“周铄凯。”
“他对共党在炸药方面的研究有很大贡献,且深受那边的重视,我秘密策反了此人,以少将军衔笼络了他,他也愿意为我们效力。”
“我给他的代号是‘影子’,我觉得他一个人比我策反的所有人都重要,便决意给他披两重保险,我以‘霍存志’做假影子,以这次策反的所有地下党作为假影子的保险。”
老戴的眼前一亮。
张安平给人许少将军衔自然不合理,但这个少将只不过是空头支票而已,无关紧要。
此人身份既然是那边重视的专家,日后必然能收集到极重要的情报。
“做的好!”
老戴难得的当着张安平的面夸奖,更是起身踱步道:“此人若是能成功潜伏下去,必然是我局唯二能在那边有可能接触到高等级情报的特工,安平啊,这件事你做的太成功了!一个深入虎穴的特工,可比几十个碌碌无为的特工强太多太多了!”
张安平也露出了笑意,但此时的心里却紧紧记下了一句话,准确说是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