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这”
公输白看着眼前这一幕,一时竟结巴地说不出话来。
我去!
为什么它的铁锤没有沉下去?
似乎跟公输白抱着同样的疑惑,公输承眉头微皱,抬手按压铁锅里的铁锤,很快,铁锅就在他的按压下,流进了数道池水,直到铁锅开始下沉,又被公输承捞了出来,重新放在池边,让东院众人全部陷入沉思。
赵昊看到他们陷入沉思,也没有打扰他们,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等待。
关于浮力的学问,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阿基米德。
但是,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他也只能算西方对浮力的先驱。
因为中国古代,有人比他更早认识浮力。
比如‘曹冲称象’,实际上是曹冲看过历史书,学习了战国时期,燕照王‘称象’的旧智。只不过曹冲年龄小,好面子,没有讲出自己从哪里学的而已。
而最早研究浮力学的人,恐怕是公输家的一生之敌,墨家。
在《墨经·经下》中有记载;‘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
翻译过来就是,物体很大,在水中沉下去的部分很浅,道理在于物体的重量与他所承受的浮力相等。
公输家虽然精研青铜器,但也并非没人研究过浮力,只是长期从事青铜器研究,本能的觉得,金属不具备浮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此说来,这铁确实可以浮在水面”
公输承思索了半晌,才若有所思地呢喃了一句。
如果将铁锅比做一艘船,不也可以浮在水面上吗,不也可以载物吗?
若是他能造出铁船,再借助蒸汽机的驱动力,那将是真正的无敌战船。
以后面对海上的敌人,也根本不需要打,直接开船撞过去就行,什么木船也比不上铁船坚固。
而且铁船的好处不止于此,它不怕火,也不怕弓箭,就连子弹都不怕。
最主要的是,它还不漏水。
如果真能打造铁船。
想到这里,公输承下意识咽了咽口水,不知道这个疯狂的想法能不能实现,就算可行,以大秦目前的状态,恐怕也吃不消。
要知道,大秦钢铁炼制出来后,除了修建混泥土工程需要的钢筋,基本都拿去打造兵器盔甲、制造火炮了,哪里有那么多钢铁造船。
钢铁产量就算能勉强能跟上,但造铁船的花费,可不是造木船能比的。
山上的木头运过来就能加工,可这铁块,需要人工打造,一点一点的熔炼,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