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百将什长等开始约束手下,李超再次下令:“加快行藏,先不管山道之事,直接上琅琊台顶!”
卫尉军这次出行,除了斩杀蛟龙之外,还肩负修整山道,清除琅琊台上野兽之责。
原本李超还准备按照正统进军之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一路清理过去,以免有所遗漏,坏了大计。
然而现在看来,还是先去山顶把妖邪斩了再说其他。
无他,实在是这位少子,属实有点不靠谱啊!
……
琅琊台传言为上古神人所筑之台,此事是否为真,已经不可考。
然而昔日太公望于琅玡台修造土台为真,随后越王勾践迁都琅琊时,再修琅琊台祭天亦为真,因为台下尚有此二人的石碑遗存。
故此,琅琊台上山道齐备,而且极宽,宽至三丈,可容六辆广车并行。
且琅玡台并不高,仅仅百丈不到,故山道直接以平台为基,总共只有三层。
除了第一层由于琅琊台占地广大,导致需要绕行十余里外,其余两层路程皆大大缩短。
此外山道虽然有近两百年不曾休整,导致多处坍塌,亦有先锋于前方整修。
故大军行之甚快,一个时辰不到,就已经到了第二层土台处。
前方不远处,便是一条直道,从此直道便可直至第三层,再行一里不到,便是昔日越王勾践所筑之土台。
此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琅琊台,就是一个边长不过十余丈的低矮土台而已。
不过由于第三层地势广阔,且为垒土而成,海边又多大风多豪雨,故原本平整的第三层此时中间已经被水冲出了一道浅浅的谷地,生生将琅琊台剖成两半,中间甚至形成了一个水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至此处,李超突然勒停了战马,整个战车方阵也停了下来。
此时他脸上已然古井不波,一抹铁血之色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偏将军请看,”他淡淡地开口,“前方便是吾等此次要斩杀之蛟!”
蛟字他特地用了重音,其意不用多说。
“蛟?”
然而胡亥却丝毫不放在心上,他发出一声轻笑:“都说了是土龙而已,骑都尉缘何如此固执?”
一边开口,他一边把手举在额前,遮了个凉棚,向前方看去。
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已经只差数丈而已,此时胡亥一眼就能够看到,前方的台顶塌陷,露出一处谷地。
谷地差不多与第二层等高,谷地中央似有一处清潭,流水正自台顶汇聚到清潭中,又顺着清潭一侧之罅隙潺潺而下。
而清潭比第二层略高,胡亥看不到那只所谓的妖邪在何处。
他在战车上踮起脚,大大咧咧地开口道:“那头猪婆龙在哪里呢?吾怎么看不到……”
话音未落,又是一声清亮的叫声响起。
“嗷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