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怀离开后,林志超思考了一下。
他打算在1972年时,将嘉禾电影进行上市,争取集资5000万港币,用于将军澳的‘传媒中心’的投资。
嘉禾电影的估值,不仅仅是旗下制片业务和发行业务,更多的是这几年疯狂扩张的院线,一开始他本人就投资了差不多两千多万现金。
所以集资5000万港币,只要找好最佳时机,可能不是问题。
将嘉禾上市并不是林志超缺钱,而是林志超觉得,上市对他更有利,他可以从股市赚得更多。而邹文怀等团队,亦可以将分红权转成股票,当然得稀释很多,毕竟院线资产很重。
“老板”李子多走进来,恭敬的说道。
“嗯,坐东方出版社的情况如何?”
李子多随即汇报道:“杂志的销量已经突破7万份的销量已经突破8万份东方出版社占据着香港漫画产业的八成份额,这得力于老港式漫画风格逐渐没落,不少漫画师都已经开始转行。”
这是必然的现象,与其让香港漫画只是小打小闹,还不如一开始就更换风格,和日本漫画产业角逐。
东方出版社承担着这样的责任,目前已经拥有45名漫画师和编剧人才,其中包含15名实习生;也就是说,东方出版社每隔几年就会招募一个培训班,一开始学院大概在30人左右,但会逐渐淘汰,最后只剩下15名。
林志超询问道:“财务方面呢?”
李子多这才发现,老板今年初居然查账,也没有听他汇报财务情况。
他连忙高兴的说道:“虽然我们的漫画人才很多,但我们现在的财务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去年,我们的盈利首次达到80万港币,这种情况还在好转海外收入增加很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非常漂亮的成绩单,要知道像是黄玉郎、上官小宝这些漫画师在前世一开始时,几乎都是自己主笔和编剧,最多几个徒弟打下手。这样,他们才能在一开始赚到钱。
而东方出版社养着足足45个漫画专才,还能获利不菲,这就说明经营是非常的好。
林志超说道:“所以我一直强调,要开发年轻漫画师的思维和创新,老漫画师早已经跟不上时代和等作品的成功,便是最好的证明。”
李子多点点头,说道:“是的!而且我们的漫画比较积极向上,像香港剩下的一些漫画师,都是在弄软涩情和暴力为主。”
说的就是黄玉郎和上官小宝,这两人已经是老港式漫画人才的代表了。
林志超说道:“你说起来,我倒是想起一件事,随着李小龙的功夫片流行,怕是老港式漫画有一波高峰。这方面,你注意一下。”
李子多认真说道:“好的!”
最后,林志超还是强调一番创新思维,一定要让旗下的漫画社创新。
李子多说道:“嗯,这是我们出版社一直强调的,现在也涌向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大家已经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只会越来越好。”
林志超满意的点点头,其实他打算再过两三年就搞‘高达’的漫画,所以就是要手下有一批人才。
东方出版社对于手下漫画人才,给的薪水一开始很高,但到了后期就会陷入‘中产陷阱’;实行的是‘邵氏电影’模式,拿固定薪水,以后也不会有分成。
这样确实以后会流失人才,但也正是林志超可以接受的,这些人才出去后,会给整个香港漫画带去种子,彻底改变香港漫画产业格局。
更重要的是,林志超不是手握很多部‘大IP’嘛,所以这些作品是靠团队精神去完成,而不是某一个两个漫画师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