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个场景,滕部长一时间有些恍惚,李爱国这小子造个雨衣,就能造出花来?
这时候,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赵所长突然举起了手:“我们要一百五十套!”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他。
钱所长纳闷道:“老赵,你一个搞地质勘探,搞气象研究的,需要这种防尘性能极好的防尘服吗?”
喝咖啡的看不起吃大蒜的,玩摇滚的看不上玩流行的,科学界也有鄙视链。
数学鄙视物理,物理鄙视化学,生物和化学互相鄙视。
工科被所有的科目鄙视。
而地球物理研究所就是工科的存在。
赵所长一把年纪了,脸色竟然一点点变得赤红了起来:“我们当做真雨衣用,不行啊?!”
李爱国竖起了大拇指:“咱们之中,唯一有正经用途的就是赵所长了。”
“昂!”赵所长扬起脸,神情骄傲。
滕部长:“。”
钱所长:“。”
严所长:“。”
******
几人换好雨衣进入光刻室。
一座庞大的机器占据了大半个仓库,七八位身穿雨衣的研究员们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工作。
见到几人进来,夏中肃教授走过来汇报道:“爱国,光刻机一切正常!马上可以启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爱国扭头看向滕部长:“部长,请您下令吧。”
滕部长微微一愣,瞬间明白了李爱国的用意。
如果这台光刻机真能顺利运行,那么它制造出的第一片4004处理器,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片晶体管微处理器。
而自己,也将在计算机的发展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
滕部长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开机!”
操作台上,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双手微微颤抖,伸出了金手指(不是),按在了启动按钮上。
机器内部的各种机械装置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齿轮相互咬合,链条精准传动,发出有节奏的咔嗒声。
特制的大功率灯泡亮起,强烈的光线透过精心打磨的石英透镜,形成一道明亮而纯净的光束,直直地射向工作台上的光刻掩模板。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突破举步维艰的五十年代,这台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光刻机,就像是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
此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台光刻机上。
李爱国、滕部长、夏中肃教授以及其他研究员们,都屏气敛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机器的运作。
随着光束的移动,光刻胶在光束的照射下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图案一点点地被刻蚀在硅片上(当然了,这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