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南风紧 > 第82章 三足鼎立(第2页)

第82章 三足鼎立(第2页)

让我们把目光回转到闽王世子赵世卿身上。赵世卿是七月初接到的旨意,过了七月半拜祭过祖宗后才匆匆上路。

往江宁去最方便的当然是坐船,为此东南党还调了朝廷的长江水师一路护驾。其实,谁都知道防着的是江浙党铤而走险,拦截刺杀秦王一行。

秦王一行坐着船、唱着歌,高高兴兴的前往江宁。一路非常顺利,直到进了苏州府,这才让护驾的水师官兵和秦王属官们有点紧张。

江浙党和东南党一样,朝廷南逃后,势力也有了南北之分。目前,南部势力以出身杭州书院的读书人为主,北部的就以出身苏州书院的为主。因此可以说,苏州府乃江浙党的大本营也不为过。

和那些明显紧张的护卫不同,秦王此时正和三个幕僚唐海刚、邓炜、顾围坐在桌上,秦王和唐海刚对弈,另两人在旁观看。直到秦王放下手中的白子,一条大龙跃于棋盘之上,唐海刚方才投子认输,道:“王爷棋力非凡,臣只能认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王哈哈一笑,道:“先生莫非当本王好骗,本王岂能不知道你在让我。”

唐海刚摇摇头道:“非也,王爷先是隐忍布局,后又小心试探,中盘大开大合,待羽翼丰满后,摧枯拉朽,臣已经招架无力了。”

秦王右手拿起一颗棋子,道:“先生这话听起来似有所指?”

唐海刚打开纸扇,道:“臣这盘棋输了,倒是另一盘棋臣希望能赢。”唐海刚一番话不由勾起了赵世卿的回忆。

唐海刚、邓炜、顾正来三人是闽王给赵世卿找的幕僚。虽然到了江宁,册封为太子后,按朝廷规制会配齐相应的属官,但闽王还是派了三人陪同他进京。毕竟江宁那边派出的属官不免沾惹到各个党派,那么就会有自己的利益。哪怕侍奉太子期间,为了从龙之功,能够做到全心全意。可一旦赵世卿登基称帝,那些属官又会把屁股坐回到各自的派别中去。

唐海刚三人就不同了,这是自己特意给儿子选的。三人都来自福建,顾正来福州人士,善谋略。邓炜福州人士,善治政。唐海刚泉州人士,则是两者兼顾。或许是运气使然,三人虽然都很有才华,却都没有通过国试,又跟随自己多年,可谓左膀右臂,这一次为了让儿子能够顺利册封太子,安全度过过渡时期,然后登基称帝,就一股脑全派给他了。尤其是唐海刚,不仅对本朝风物、朝堂各个党派利益纠葛、朝廷官员十分熟悉,而且在治政,特别是理财上有独到的见解,绝对能够帮赵世卿更好的掌握朝堂。

临行前,赵世卿和闽王有一番长谈,就只有唐海刚作陪。其中和唐海刚之间的一段谈话,独处之时让他时常想起。

说起当今皇上,唐海刚敬佩之余,指出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过于依靠江浙党,直到这几年才想要削弱江浙党、扶持东南党。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照此发展下去,东南党岂不是又会成为新的江浙党。朝局没有根本变化之时,东南党携拥立之功,必将把持朝政,他即位后又会和先皇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朝中一党独大,另外两党无时不在拆台,朝政难有起色。

唐海刚接着说到,这些年经过皇上的打击和另外两党的配合,东南党的实力已经稍稍超过江浙党,但江浙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所以还能和东南党平分秋色,原因则在于大将军孙思源一直把持定边军军权,形成了外将内相的局面。只要北边防线上还要依靠孙思源防备元朝,就不能对江浙党打击的太狠,不然会给孙思源带来严重影响,这不关乎朝廷利益,只关乎立场。而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必死的僵局。

闽王问计时,唐海刚又给了出人意料的对策。居然党争已然无法根除,那就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什么才是可控的范围,稳定就是最为可控的。既然要稳定,那就不是一党独大,更不是两党平分秋色,而是要三党相当。具体的策略包括:首先,即位后两年时间内,以稳为主,要依靠东南党稳定朝局,但是要尽量避免东南党进一步壮大。其次,坐稳皇位后,花两到三年时间平衡党派。不再依靠东南党,反倒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打压,但打压并不是要扶持江浙党,反倒还得防着它死灰复燃,这个过程中要扶持的是江淮党。同时,还要把孙思源拉到自己这边,使其无党,要有党的话,也是纯粹的帝党。届时皇帝有军权保障,朝廷上支持江淮党,东南党则是新锐,江浙党老而弥坚,就会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则朝局稳定,才能政通人和。再次,刷新朝政,整军备战,先灭韩吴,再挥师北伐,收复河山。

这番话,赵世卿和闽王都听进去了,觉得确实是正道。尤其是防着东南党继续壮大,正是父子两人一直以来的想法。差别就在于他们父子是想防着一党独大,让江浙党和东南党保持势均力敌,没想过要扶持江淮党。不过听了唐海刚的分析,父子两人很快转过弯来,觉得这个策略反倒更为有利。

如今,很快就要到江宁城了,江淮党到底值不值得扶持,今天是最后一天,很快就要见分晓。唐海刚相信江淮党有识之士会和自己想到一起去的,会赶在秦王进京,尘埃落定之前,及时表态支持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