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山之中,一时人声嘈杂。
论剑的观众中,形形色色的修士都有,说什么的也都有。
既有赞叹的,觉得太虚门很有想法。
也有内心毫无波动的,觉得区区宗门道兵,不过如此。
同样也有心中鄙夷的,认为太虚门这是在「取巧」,借灵器和阵法之利,胜之不武。
同样,用统一的阵型规训弟子,泯灭了修土的「天性」和「个性」,让他们不能自由论剑,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弟子以这种方式取胜,靠的不是自己的实力,不配被称作「天才」。
各世家和宗门的高层,大多沉默不语。
这类尝试,他们不是没做过,但效果并不好,实际问题,比想的要多。
太虚门能做到如此地步,可见的确费了不少心思,绝没表面上那么简单。
但现在论剑刚开始,这种形制究竟是好是坏,也不便断言。
而高台之上,倒是有数位金丹,乃至羽化修士,目露异彩。
这些人,大多出身道兵世家,面容刚毅,久经阵战,自有杀伐果断的威严。
其中一人,便是杨家的羽化真人。
太虚门的阵仗一摆出来,他便眼晴一亮,定晴看了几场论剑的实战,暗自点头。
很多东西,别人看不出来,但他这个道兵世家出身的人,心里自然一清二楚。
「太虚门里,可有我杨家子弟」杨家羽化问道。
旁边有长老低声应道:
「有的,承恩一脉,有个叫‘千钧’的小子,就在太虚门里。其他几脉,零零散散,也有几人。」
「嗯。」
杨家的羽化点头,心里记住了这个名字,略作沉思后,又道:「回去跟家主说下,让杨家以后多跟太虚门往来。这些弟子,可都是好苗子———”」
「是——」长老低声道,而后有些可惜,「就是到底—还稚嫩了些。」
「都是些未出宗门的孩子,稚嫩是自然的,」杨家羽化目光期许,「有了经验就行,最重要的,是有道兵作战,「与子同戈」的意识,假以时日,经战场淬炼,必然大有可为。」
「真人所言甚是——」长老思索片刻,又皱眉道:「但这些孩子,都是世家嫡系,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将来恐怕上不了战场。」
「无妨——」
杨家羽化淡然道,看着偌大的道山,目光深邃。
倘若一日,兵所及,战火燎原,天下苍生都会被裹挟,也就无所谓他们愿不愿意了方天画影上,论剑还在继续。
其他宗门的弟子,各有千秋,但归根结底,还是「宗门论剑」的路子。
四个弟子,保一个「天骄」。
或者就是五个天才,凑在一起,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