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一首《登高》当中,你会发现,这首诗里面所有字词,全都是对偶。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
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
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
怕众人对此不理解。
大屏幕上,还将这一首《登高》一句一句,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不断的进行对比。
可以说。
这一首登高,是为千年以来律诗的典范。
所以。
这一首律诗,也被后人称之为律诗之最。
也就是最为符合律诗的作品。
……
“儿子,我想回家了。”
创作完《登高》之后。
思绪万千的杜甫对儿子说道。
他因为避难,这么多年去过很多的地方。
如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最后才在夔州,也就是现在的奉节这里安定了下来。
但游子不管去了哪里,他都无比的思念家乡。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
思念家乡再加上年事已经已高的杜甫,却是想回家了。
768年,杜甫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
769年,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但杜甫并没有在岳阳过多的停留,他继续赶路。
只是回家的路并不像想象当中那么一帆风顺。
因为带的钱财不够,后来又被盗贼抢了。
所以杜甫北归之路不断的出现偏离。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