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大家眼里的诗与远方吗?
另一边。
江宁却是继续说道:“三人一起游历齐赵之地,但他们又如何的知道,未来三人将会经历何种的命运。”
……
“青莲兄,我得去长安考试了。”
“我也得离开了。”
三人一同游历之后,至此分开。
杜甫是为了考试。
高适则是去寻找自己的前程。
至于李白。
他知道。
他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前程。
三人分别之后。
舞台之上,只剩下杜甫。
747年,唐玄宗召告天下,凡只要通一艺者,皆可到长安应试。
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担心学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写自己一些不好的话,于是他就对玄宗说,这些士子都是些卑贱愚聩之人,恐怕会胡言乱语扰乱圣听。他建议让郡县长官先对士子加以甄选,将其中优秀者送到京师,最后再推荐给皇帝。最终,送到京师的士子被考以诗、赋、论……结果没有一人合格。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史称野无遗贤。
杜甫也在这野无遗贤之下,没有考中。
“好你个李林甫。”
“口蜜腹剑,说的好像就是他。”
“这么多人考试,没寻到一个,竟然说野无遗贤!!!”
看着舞台当中一众与杜甫一样无比悲愤的学子,众人亦是无比的愤怒。
……
只是愤怒也没用。
朝廷的权力掌握在某些奸臣之手。
这一些学子哪怕再愤怒,他们的声音也无法进入到唐玄宗那里。
一次。
杜甫前往了泰山。
或者说。
当时的杜甫并没有前往泰山,他只是在泰山脚下。
他很想去泰山,但因为某些原因,当时这一次他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