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lass="contentadv">这首诗一出,直播间一众粉丝便大叫一声好字。
“好,好一首咏鹅。”
“7岁就能作出如此好诗,这个神童当之无愧。”
“虽然是7岁写的,但这样的好诗,哪怕一些才子也未必作得出来。”
是的。
虽然这一首咏鹅很简单。
但越是简单的诗作,他作起来越难。
虽然大家也不见得就对诗有很强的欣赏眼光。
但自小就学诗。
而且这一段时间一直呆在江宁直播间,受江宁的薰陶,不自觉水平也长了不少。
“好诗。”
一边的董雨也是鼓掌:“真不敢相信,这一首诗竟然是一位7岁小男孩写的。”
“其实我们现在想有些不可能,但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未必不可能。”
江宁解释说道:“唐朝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也是一个诗人的国度。在那个时代里,唐诗不只是属于他们的文化,也属于他们的一种流行审美。所以,那个时候只要是个读书人,基本上都会写诗。而有一些才思敏捷的少年,他们受其影响,便写出了这样的经典之作。”
……
“江宁老师,骆宾王七岁成诗,按理来说,他的前途应该很好才对。”
两人继续向前,董雨一边继续问道。
江宁点头:“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看法,在古代,寒门就是寒门。寒门很难成为人上人,虽然骆宾王自小就是神童,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不过骆宾王确实非常有才华,也得到一些贵人的推荐,从而令他步入朝堂。只是骆宾王生性耿直,多次上书弹劾官员,随后便被诬入狱。虽然后来出狱,但也没人敢再用骆宾王。也因此,骆宾王对于自己的遭遇,一直耿耿于怀。”
“有一次,他在幽燕一带送别友人。临行的时候,他给友人写了一首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以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叫做《易水送别》。
与之骆宾王第一首写的《咏鹅》不一样。
咏鹅因为比较简单。
虽然他确实写得很经典,但未必所有人都能体会得到。
但这一首《易水送别》,那就不一样了。
这一首诗只是一读,便感觉有一股慷慨激昂之意。
“江宁老师,这首诗写得好大气。”
一众粉丝在公频上不断的说道:“好像有种舍身赴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