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就是这样,越是害怕的人,反而越会想办法去讨好。
杨铭给建成回信三个字,以资鼓励。
这天,杜如晦来找杨铭,手里拿着一沓卷宗,
杨铭让他坐下后,笑道:
杜如晦现在是总管府户曹,掌管荆州地区农桑事,所以田亩一项,是在他的职能范围之内。
只见他点了点头,说道:
杨铭愣道:
杜如晦道:
杨铭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听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荆州各地
关于田亩的问题,他不是不知道,老百姓手里几乎没有足额田,有些是因为地域问题。
比如地处北方山地的郡县,人口多,但田亩少,所以本就不足以分配。
但是巴陵郡是产粮大郡,内有洪湖,可谓鱼米之乡,田亩绝对够分,官府肯定是多拿地了,世家也瓜分不少,但是你们让这三百倾的农户缴纳自己的赋税不说,还要替你们补税,而且还是以三补七,这也玩的太过火了。
你们特么的这么强加赋税,一旦激起民愤,老子跟上边怎么交待?
杜如晦愣在当场。
本来他以为杨铭的第一步,应该是将巴陵太守高璥叫来询问后,再做定夺,没想到杨铭直接便让自己去查,明摆着不给高璥脸。
虽说杨铭的吩咐中说,无论牵扯到谁,都要查清楚,但是杜如晦还是不明白这个尺度该有多大。
官府的公廨田查不查?世家又该怎么个查法?
于是杜如晦小心问道:
杨铭顿时皱眉:
杜如晦赶忙点头,心里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也就是宗室才有这么大的魄力,换做其他人,多少都会给一郡太守留点面子,毕竟能做到这个位置,后面怎么可能没人。
不给郡守面子,总还是要给后面的人一些面子的。
查就查,反正惹出事来,有你给我顶着。
第二天,杜如晦便在元文都那里拿了批文,带着总管府两百卫士去了巴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