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这些稀少的记录,其实也都是通过非古埃及人的外来者的记载。
能够查明的书面记载,最早是来自于公元前五百年附近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
但是即便是希罗多德,也是在金字塔出现后的两千年后,才将他写入书中的。
像是这样的时间跨度,记录本身更像是故事,而并非写实。
不止如此。
除了在历史记载的问题之外……
胡夫金字塔本身,也包裹着重重谜团。
比如说它的周长与地球公转周期基本一致,周长除以塔高又是二倍圆周率,塔高的十亿倍就是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甚至它所处的坐标北纬,正与光速的数字相等……
或许这个周长是公转周期,还可以通过总结出的纪年法来解释,没有那么玄。
但是圆周率……
现代历史的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三百年。
之后的地日距离更加离谱。
更别说还有光速……
这是当时古埃及人不可能知道的东西,甚至连这个测定地日距离和测定光速的想法都应该是不存在的。
如果只是一个相关的数字,或许可以是巧合,但如此多的巧合都拼凑到一起,就不那么简单了。
可是陆云游历于时间线之中,看着这数万劳工的劳作,却并未看出什么奇特的地方。
甚至于……
这种毫无花哨的,朴实落后的建造方法,本身也就带着问题……
他们是怎么将数学和天文学乃至是地理学用这么落后的方式利用在了建筑上的?
要知道,胡夫金字塔的规模之巨大,但凡一点误差,都会对结果产生天差地别的影响……
而这一切的未知,再综合到自己的任务上,那就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对于任务目标“金字塔塔尖发光”……
在陆云的脑海之中,近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金字塔完全由石灰石造就,相当于是把一座山挖空又搭成了另一座山。
而这石头山,又怎么可能发光?
可是系统又给了权杖……
那说明这权杖最终会导向胡夫金字塔的尖端发光?
这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陆云完全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不过,细细梳理着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