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比例我就不说了,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记者惊讶:“才这么点?如果平分的话,一家才1000多万?”
“不然你以为呢,1000多万已经不少了,你以为电影是暴力行业啊?风险很大的~
这次赚的1000多万,投入到下一部电影里,很可能就亏了。
电影可不是每一部都赚钱的。”
张辰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海外版权他没说,不用自己的钱投资他也没说,专挑那些有风险的地方说,就是为了不引起大家的仇富心里。
否则,观众们一想,擦,你拍个电影赚好几千万,赚的都是我们这些苦哈哈的电影票钱,凭什么?
他做这期专访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刺激《赛车》的票房,又不是想给《赛车》招黑。
“观众们普遍反映,宁昊的电影很特别,不管是《石头》还是《赛车》,都和一般的喜剧电影不一样~”
张辰打个响指:“这个就得说到宁昊的个人风格了。
多线叙事,在国内还属于新鲜玩意。
目前国内同类型的只有一部《石头》,也是他的作品,所以大家充满期待。
其次就是台词。
《石头》时编剧只有三个人,而《赛车》直接扩充到十几个。
我们看到的众多的人物,巧妙的故事线,那些幽默的金句,都是编剧团队甚至整个摄制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群幽默的人聚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幽默的故事。”
“的确是这样~”
“宁昊的片子,很另类的,而且他在叙事手法上功力很深,这也是我说他是80后导演第一人的原因。
他的电影,其他导演就是照着抄都抄不好,不然为什么《石头》破亿之后,居然都没有跟风的作品。
要知道喜剧是最容易拍的,只要剧本好,就能赚钱,可一年了,多线叙事的就《石头》一部。”
“好像还真的是诶~”记者不停的贡献情绪价值。
“而且宁昊不爱用明星,《赛车》里,咖位最大的是徐征,我们私下里都说《赛车》是群魔乱舞,里面的演员一个比一个丑,不过都是好演员……”
张辰说完哈哈大笑,记者也跟着笑。
不同于上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张辰回答的都是干货。
宁昊这家伙的确对叙事手法很看重。
前世《赛车》之后,多线叙事就没法玩了,阈值被他抬的太高了。
后来他又玩起了非线性叙事——《心花怒放》。
设置两条时间线,通过巧妙的时间切换,让观众误以为两条线是同时发生的,直到电影结尾才揭晓真相。
真的是把观众耍的团团转,但观众就吃这套,戏剧性太强了,而且有很强的新鲜感。
当年,学导演的学生们甚至会为了影片里到底是用的平行蒙太奇还是交叉蒙太奇而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