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查组的到访,当地的邮电部门派了专车来接。
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老爷车,车斗的两侧都是木质栅栏的那种。
就这种车,都被司机擦得锃光瓦亮的,可见宝贝程度。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就眼下这种工业水平,只有北、上是重点对待对象,其他地方都得靠后。
大型机械的基本普及要等把前阵子援建的项目吃透,然后复制到各地后才行,大概还有个十多年的时间。
调查组没有立马开展工作,而是先解决住的问题,第一站直奔邮电局直属的招待所。
感受着武汉街头的风,一路的疲劳似乎被一扫而空,只不过与行人有些不搭,要是马路上的行人再精神些就好了。
这边忙着解决食宿问题,椿树胡同也没闲着,甚至有些人仰马翻。
今儿是1960年的2月5日,农历二月初九,立春。
在四九城人的生活中,立春是个节,得吃春饼。
所谓春饼,只有巴掌大小,比纸厚不了多少,烙的时候两张一对,吃的时候再揭开,卷上菜,咬上一口咯吱响。
据说,吃春饼的习俗由来已久,但真正在四九城流行开来,还是鞑子进关以后。
先从皇亲国戚开始,逐渐流行到了民间。
皇室有自己的温棚,立春的时候能见到绿菜,摆上桌面的花样也多,老百姓更像是讨个彩头,手里有啥就用啥,毕竟立春的时候想吃口菠菜也没地界买去不是?
前几年日子还过得去的时候,张桂芳是张罗一下的,这两年家里经济情况不行,就没顾上。
去年儿子娶了媳妇,俩人工资涨了又涨,日子肉眼可见的红火起来,所以今年张桂芳提前几天发上了蒜苗、绿豆芽。
俩闺女都去了亲家,张桂芳自己起个大早,谁也不影响,点着炉子就在正屋忙活起来。
就老百姓的身份来说,吃春饼至少要有两个菜,一荤一素为佳。
往年的时候,虽然绿菜少,但还能从副食品店买到千张,也就是豆腐皮,炒炒也能凑个菜。
今年连千张也买不到了,所以张桂芳才提前准备了蒜苗、绿豆芽。
等烙好春饼后,张桂芳用昨晚提前泡发好的粉条,掺上肉末,翻炒了一大盘,最后撒上切碎的蒜苗,再稍微翻几下,一个肉末粉条就做好了。
至于绿豆芽,则直接炒,但也有一定难度,要求炒熟而不塌秧。
等小王同学起床,洗漱好来到正屋后,看到的就是准备好的“咬春”套装。
“文文,今儿立春,要咬春,我做了点,你一会带到娘家,让大家都尝尝。”张桂芳看到儿媳妇进来,先将儿媳妇、凤珍的饭盒分别盛满两样菜,然后娘俩吃剩下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请牢记。“妈,这也太麻烦您了。”小王同学知道婆婆发了豆芽、催了蒜苗,但真没想到是为了今天准备的。
“不麻烦,凤珍、凤芝在你妈那,才是给你妈添麻烦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做个吃的,让大家凑合着吃一口。”张桂芳是非常感激叶志娟的,尽管两个人从来没见过,但能感觉出亲家母是个通情达理、友善的大好人。
“这算啥,都是一家人,您以后不用客气。”以心换心,小王同学感动的同时,也愿意真心待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