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老式的房子,瓦片咬合的并不紧密,正常情况是没法把雪从上面扫下来的。
一场雪过后,房顶有雪是正常的,要是没有雪,外人看到,难免会说:这家人有钱,家里烧的暖和。
就这么化着吧,用不了三五天也就干净了。
看着雪,看着院子,唐植桐想起了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今年的供应情况会继续恶化,等到了下半年,院子里这点地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到时候一家人在藤架子下面赏个月,想想就很惬意,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被眼红。
“桉子,吃饭了。”张桂芳推开门,朝在外面发呆的儿子喊道。
“好嘞!”母亲的声音打断了唐植桐的遐想,碰到眼红的就到时候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过这时候要是手里有根烟,就完美了。
早饭是水饺,昨晚的白菜豆腐馅,但由于掺了不少油渣,味道很棒。
昨晚凤芝由于事先吃了太多,熬五更之后并没有吃下多少,今天早上减了负重,这会儿正摁住盘子吃的香。
唐植桐找出腊八腌的蒜,此时蒜瓣已经通体翠绿色,看着跟祖母绿翡翠似的。
那些珠宝商估计没有几个吃货,就没有一个人开发出腊八蒜样的饰品,看着多有食欲啊!
唐植桐找出碗来,先分给张桂芳几瓣,又分出几瓣来给小王同学,要烀浓大家一起烀浓,谁也别嫌弃谁,至于俩妹妹就算了,孩子很少有乐意吃蒜的。
“昨儿忘记问你了,你们单位下午安排电影、游艺会,是不是上午团拜啊?”唐植桐想起来,问道。
团拜估计有很多人不了解,但起源很早,据说脱胎于周代的“朝正”之礼,即新年岁首的朝拜。
汉代称之为“朝贺礼”,至唐宋时期,团拜已成为官场的例行公事。
满清时的四九城,什么三公九卿都会在大年初一回到办公地,围成一圈相互拜年。
解放前,在延安的时候,团拜成了团体拜年会,最初是为了杜绝下属向领导送礼拜年影响工作,而将同志们召集到礼堂集体拜年。
那时人手清茶一杯,有点类似茶话会,气氛祥和的很。
一番交流下来,不仅体现了民族风俗,更是增进了群体的内部关系、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络,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
这项传统在解放后也没丢,很多机关单位都有这一项。
“嗯,不是非得去,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上班天天见,等上班碰见招呼声过年好就行了。”小王同学无所谓的说道。
“那成吧。”唐植桐不勉强,团拜最重要的是部门领导得到场,向基层职工拜年祝贺,作为一个小卡拉米,只要不想着在领导面前刷脸,那在不在就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邮政市局也有团拜会,不过唐植桐这种级别够不上,嗯,主要也是没人邀请,唐植桐更不会腆着脸往上凑。
安心吃完早饭,尽管离着下午还早,但凤芝期盼着下午跟着哥哥嫂子去看电影、参加游艺会,这会的功夫正缠着张桂芳打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