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叶志娟给唐植桐拿出来了一瓶酒,让他随意。
饭后的收拾、扫尾的工作由静文、静莹姐妹俩进行。
敬民揉着肚子,跟唐植桐提议道:“姐夫,咱今儿还去钓鱼吗?”
“钓什么鱼?也不看看今天什么天气,不嫌冷啊?作业写完了吗?快去写作业!”小王同学朝弟弟凶巴巴的就是一顿输出。
唐植桐嘿嘿一笑,也不搭茬,王敬民看姐夫这副模样,撇撇嘴,嘴硬道:“哼,今天看在你包水饺给我吃的份上,给你几分面子。”
“胆儿肥了,是吧?还给我几分面子?等我刷完碗,我再收拾你,连棉鞋的账()
一块算。”小王同学看看自己湿漉漉的双手,说道。
“姐,刷碗这样的粗活交给就行。”王静莹看热闹不嫌事大,虽然嘴上主动把刷碗的活包揽下来,但脚下却没动,一副等着看敬民挨揍的模样。
“姐夫,姐夫,你管不管你媳妇?”敬民看着大姐一边挽着袖子一边朝自己这边走,心里毛毛的,赶紧跑唐植桐旁边寻求帮助。
“啊?钓鱼啊?今天不去了吧?天儿有点冷,等暖和暖和再说吧。”唐植桐憋着笑,装起了糊涂,同时拿起桌子上的一册画报,装模作样的看了起来。
“我算是看明白了,姐夫你就是个怕老婆的耙耳朵。”王敬民那叫一个气啊,一边跟王静文围着桌子绕圈,一边恨铁不成钢的撒气。
“你不耙耳朵,好好地一个人怎么就长这么这么一张多话的老婆嘴?”王静莹加入了战场,跟王静文两面包抄,把王敬民逮住,然后把弟弟交给了大姐。
不出意外,王敬民耳朵上挨了扭,屁股上挨了两巴掌。
唐植桐用画册挡住嘴偷笑,但弯起的眉角出卖了他的幸灾乐祸。
王敬民挺好,但这张嘴,实在是让人难以形容。
挨了揍的王敬民老老实实的坐在桌前写作业,但嘴里依旧不老实,一会嘟囔“母老虎”,一会嘟囔“耙耳朵”。
唐植桐觉得这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王静文姐妹俩已经抱着碗筷去了厨房。
唐植桐不搭理小舅子,今儿自己过来压根就没带鱼竿,这种天去钓鱼遭老罪了,自己又不是真正的钓鱼佬。
打开画册,发现是彩色的,有点稀有。
限于技术、经济原因,现在的照片很少有彩色的,电影也是如此,因为彩色胶卷全是进口货。
唐植桐对印刷不了解,但想必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画册印刷精美,档次很高,只不过内容嘛,唐植桐越看,眉头皱的越紧。
剔除穿越者的上帝视角,在实际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唐植桐听过不少外地困难、四九城供应紧张的闲言碎语,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明显感觉到了,但这画册上却反其道而行之。
高高的稻垛、高高的谷堆,农民肩上扛着竹筐,筐里满满的全是米。
尽管有人擦汗,但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
农民的着装是那么的整齐,不光没有补丁,个别大姑娘、小媳妇还穿着花褂子。
再往后翻一页,也是差不多的内容。画纸上,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从长相上来说像是一对兄妹,模样长得差不多。
两人合力抬着一个竹筐,筐子里装满了夏末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