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想法。
不说现在的配套厂的管理水平远远比不上后世的供应商,就算是有同样的水平,量产初期或多或少也是会有各种问题的。
这个是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情况。
毕竟小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生产的许多状况是完全不同,有些问题要是没有一定的产量积累的话,也是很难暴露出来的。
“江助理说的对,眼下正是厂里面经营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是新款BJ212出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的话,确实影响很不好,很容易被人拿出来做文章。”
侯国明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对江辉说的话比较有感触。
……
当江辉在办公室里头跟陈晨星和侯国明聊着天的时候,送别了一帮领导的郑海明也跟陈奇在复盘、交流着今天的活动。
“总算是顺利的走到了这一步,小江功不可没啊。”
陈奇脸上满是笑容。
他作为新款BJ212项目的责任人,如今项目搞得那么成功,他肯定是可以享受很多的政绩。
特别是这款产品已经进入到了高层的视野,将来给自己带来的隐形好处,简直是数不胜数。
“今天活动的效果,许多领导都很满意。”
“我们厂算是给华夏汽车行业设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以后其他厂搞新车型下线仪式的时候,肯定都会被拿过来跟我们的新款BJ212的下线仪式进行对比。”
“这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个荣誉。”
郑海明的心情更加妙不可言。
刚刚一机部的负责人已经跟他说过,让他这段时间把首都汽车制造厂管理好来,将来组织上会考虑给他加担子。
按照郑海明的猜测,自己在厂长的位置上顶多再干一年,就有希望得到提拔重用。
这绝对是一个大好事啊。
“对了,老陈,厂里面的事情,你是非常清楚的。”
“不过之前你更多的都是关注产品本身以及技术方面的事情,对于后勤等各种管理部门那边的事情没有过多的关注。”
“今后你也要慢慢的关注一下,指不定到时候上级会把首都汽车制造厂交到你这个大功臣的手中呢。”
郑海明这么一补充,陈奇立马眼前一亮,道:“郑厂,您要高升啦?”
体制内的人,对于各种升职都是非常敏感的。
陈奇虽然平时都关注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做到总工程师这个位置,绝对不是单纯的搞技术就行的。
学而优则仕。
搞技术的也差不多,最终还是要走上管理路线,这也算是华夏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