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试验的转速的设定值为600rmin,其偏差为±5%,环境温度要求为20℃±15℃,拧紧力矩按图纸的规定。”
“试验后等试验轴承样品冷却,凭手感检查轴承的旋转灵活性,初步判定是否有卡滞或剥落的现象。”
“然后将试验轴承样品拆套,破坏部分零件拆套,观察油脂是否变色;同时清洗轴承零件,观察轴承内部滚动体及滚道是否有剥落。”
“整个拆解调查的过程中都会保留试验后轴承的整体照片、内外侧油脂照片、清洗后外圈内外侧滚道照片……”
何清泉介绍的很仔细。
他知道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技术专家,不拿出点干货出来,大家是没有办法感受到首都汽车附件厂对待新一代轮毂轴承的严谨态度。
而大家的反应跟何清泉预测的差不多,纷纷拿着笔在那里记录着信息。
之前各个配套厂的零件准备情况如何,现在又是什么态度,这个情况前后一对比就非常清楚。
很显然,何清泉介绍轮毂轴承的第一项测试,就提起了大家的兴趣。
“我们的第二项测试是泥水性能试验,这个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评估轮毂轴承单元在泥水环境和一般行驶过程中密封效果的情况。”
“为了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标准性,我们对泥水的配比做了专门的规定。”
“泥水性能试验中泥水的配比为水:1L,亚利桑那试验粉尘:125g,盐:50g。”
“其中亚利桑那试验粉尘的标准我们准备今后在国标制定当中进行明确。”
“试验载荷、转速及循环周期我们按照测试标准中附表1执行。”
“喷水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喷水口距离密封圈端面的距离为60mm±10mm,喷口流量为4Lmin,喷水口直径为9。5mm,喷水口数量为2个……”
虽然何清泉说的东西很枯燥,普通的人听了估计昏昏欲睡。
不过陈奇、吕坚强、梁毅和江辉他们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种非常细致、标准化的测试规定,是之前各个配套厂都非常薄弱的地方,许多技术人员甚至都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如今首都汽车附件厂不仅把这个测试标准制定出来,还规定的那么详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行业模板来推广开来。
在介绍完第二个测试项目之后,何清泉稍微停了一下,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反应,然后继续说道:“第三项测试是密封气密性试验,目的是评估轮毂轴承单元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密封效果的情况。”
“试验条件是试验轴承不旋转,环境温度要求为20℃±15℃,拧紧力矩按图纸的规定。”
“试验开始时,将轮毂轴承单元内圈拧紧,一侧压装密封圈,密封圈侧涂抹肥皂水或浸入水中。”
“另一侧不压装,从没压装密封圈这一侧施加196kPa的气压,密闭10min,另一侧不能漏气。”
有标准、有数据、有过程!
何清泉的汇报,绝对是言之有物。
哪怕是还没有去试验现场,陈奇等人也能大概想象一下轮毂轴承测试项目的场景。
“第四项测试是凸缘旋转弯曲疲劳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估轮毂轴承单元凸缘疲劳寿命的情况……”
“第五项测试是静强度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估轮毂轴承单元受到较大载荷时是否会发生断裂情况……”
“第六项测试是角向刚度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估轮毂轴承单元在汽车转弯行驶过程中弹性位移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