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杨枝早已认定南溪就是自己的家了,但再一次看到记忆中的名字,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你小时候就是在这生活吗?”徐名远问道。
“嗯……”杨枝思考了一阵,轻轻的说道:“不是一直在这儿,小学的一二年级在禹阳上过学,后来转到了信城的一家民办小学住校,再就是被叔叔接到南溪了……”
九十年代的民办小学条件很差,来上学的大都是从乡下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子女,没时间照顾,就寄宿在这类学校里管着。每天吃的东西都是萝卜玉米粥之类的东西,住的宿舍也是二三十个女生一间的上下铺。
吃饭差点没什么,但好多人挤在同一个宿舍,让杨枝感觉很不自在。
好在这段经历熬过去后,就被徐军接走了,没有吃接下来的苦日子。
“嘿,你这人生经历还挺丰富的。”
徐名远不由的叹了口气。
怪不得小杨枝没什么朋友,从小没熟悉到新环境就开始转学,到了南溪又成了转学生。
小学一共要读六年,像她中途插班进来的学生,很难融入各种小圈子,更不用说她本就是个闷葫芦的性子。
“还好啦。”
好在都是过去了,今后会越来越好的。杨枝浅笑着望向徐名远,示意自己早已不在意了。
徐军怕在假释期间坐飞机耽误事,就选择了检查不算严格的火车。
时间还够,禹阳这个小城市每天就那么两趟火车,简单吃过饭后,徐名远就领着小杨枝去火车站买了两张接站票,拿着个纸牌子高高举着徐军的名字。
今天才是初五,出站的旅客一共才一百多人,小杨枝在人群找了半天,等到工作人员关锁,都没有看到徐军的身影。
徐名远见状问向一旁的工作人员:“老哥,就这么两个人出站吗?没别的出站口了?”
“就这一个。”
工作人员忙着下班,给他和小杨枝清出去就转身走了。
“哥,怎么办呀?”
杨枝一下慌了,只好求助于徐名远。
“你不是说我爸来禹阳了吗?”
徐名远也是无奈了,他和父亲一共没说上两句话就挂断了,剩下的信息都是小杨枝套出来的话。
小杨枝自然是没有徐名远这般考虑周全,害怕徐军出事,脑袋一热就想着让他一起来过来看看。
“是这样说的呀,我再打个电话……”
杨枝赶紧掏出徐名远的手机,她的手机没办理跨省业务,就拿着徐名远的电话打。
“打通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