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
哪怕今后还有更多有权势的家族贵女到来,也不敢对孙琰这个王妃有半点不敬,更别提跟孙琰争宠!
如此安排,刘封同样也是在自我约束。
刘封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恣意的时候也可能会变成下半身思考动物,继而出现不理智的决定,只有用理性的制度才能约束感性的不理智。
喂了一几片水果后,孙琰将竹签又还给白素,将手中的竹筒递给刘封:“殿下,马先生有信传回。”
孙琰口中的马先生,就是被调入丞相府的马玉。
信中大意,是诸葛亮以及成都文武对迁都江陵的态度。
诸葛亮是同意迁都的。
从一开始,成都就不是诸葛亮中意的都城所在地。
诸葛亮中意的都城是汉中郡的南郑!
以南郑为基,出秦川取长安,还于故都,继而号令天下。
在诸葛亮看来:巴蜀是个囚龙地。
玄学一点讲:山脉被称为“龙脉”。巴蜀四面环山,地形封闭,被称“困龙”之势,这样的地势会限制“龙气”的流动,导致政权或人物被困其中,难以长久兴盛。
唯物一点讲:蜀道艰难,山脉环绕,在交通不发达的汉末,这样的地形虽然易守难攻,但也限制了向外扩张的能力;再加上蜀锦秀丽,成都气候宜人,也容易滋生骄奢之心而忘却天下大志。
即便是汉高祖刘邦,都选择的是以汉中为基夺取关中,才扫灭了群雄;刘备一开始也是在汉中称王,想要北取关中复刻汉高祖旧事。
奈何汉中一战,曹操玩了一手“存人失地”,迁徙了大部分的汉中民,硬生生的掐断了刘备走汉中入关中的根基。
也让诸葛亮出秦川的计划变得难以实施。
如今。
汉水以南,皆是汉土。
汉水上游以及均水、丹水、堵水、筑水等汉水支流,汉水中游的襄阳、樊城等地,汉水下游的樊口、鄂城等地的军事重城、津口、山脉、河道,几乎都被刘备掌握。
以江陵、鄂城、襄阳为核心的三角防御体系形成后,比起囚龙地巴蜀,荆州更显“龙气”,迁都江陵,才能真正实现“困龙飞天”之势。
话虽如此,但反对迁都的也不少。
譬如法正等人认为:走荆州北伐虽然水陆通便,但面对北方骑兵是不具备优势的,曹丕同样能轻易的调集诸州大军南下抵挡,北伐难有奇攻。
而走汉中北伐,则可深入陇右之地,借助骠骑将军马超在羌人中的声望,一鼓作气的拿下陇右之地,治理几年后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战马组建骑兵。
然后兵指关中,再成高祖霸业。
杨洪等益州人则认为迁都江陵不仅会劳累士民,还会削弱对巴蜀和南中的控制,影响巴蜀和南中的安稳,迁入蜀郡的南中劲卒、青羌三万余户也容易生乱,兼之刘备年迈,应该留在成都颐养。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