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考虑的是军事利弊,司马懿考虑的是政治利弊,单从出发点来讲,二人的分析都符合当前的局势。
空气似乎也变得安静。
司马懿没有再去惊扰沉思的曹丕。
似用兵这等国家大事,要考虑的因数太多,是不能头脑一热就能决定的。
司马懿虽然多智,但目前没有掌过军的司马懿对于战事的理解也仅次于出谋划策的阶段,具体要不要调兵跟刘备打一场以及如何调兵,依旧得曹丕来决断。
不知过了多久,曹丕紧蹙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仲达所虑,也不无道理,刘备素有野心,若让其轻易得了襄阳,于朕威望不利。”
曹丕有了决断。
虽然文武权谋皆不如曹操,但曹丕也是曹操自诸多子嗣中挑选出来的继承人,论文论武也非常人能及。
要比,也得看跟谁比。
随即。
曹丕召来小黄门,令其记录诏令。
如:令使前往汝南,拜曹休为征东将军,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兖州刺史王凌等诸州郡二十三营,奔赴襄阳、石阳等地。
如:令使前往关中,拜曹真为征西将军,假黄钺,督左将军张郃、征羌护军郭淮、冠军将军杨秋等关中十七营,奔赴南乡、上庸等地。
如:令使前往许县,拜曹洪为骠骑将军,假黄钺,督轻车将军王忠、辅国将军刘若、虎牙将军鲜于辅等京畿十二营,奔赴宛城、南乡、襄阳等地。
如:令使者前往南乡,拜夏侯尚为征南将军,假黄钺,迁徐晃为右将军,配合曹真击退刘封。
如:令使者前往石阳,拜文聘为后将军,假黄钺,迁于禁为镇南将军,配合曹休、孙权击退关羽。
在派往三处的诏命中,又都写明了“拜曹仁为大将军、督外诸军、假节钺,”,三处任何一处跟曹仁碰头,都要传达此诏令。
用意不言而喻。
曹丕要以重赏来安抚前线诸将之心。
按曹魏的建制,一营千余人。
为了跟刘备在汉水三路打一场,曹丕直接就近调了六万人增援。
同时。
曹丕在正殿隆重接见了孙权的使者赵咨,派太常邢贞持节随赵咨返回鄂城,赐孙权九锡,册封孙权为吴王、镇西将军、领扬州牧,节督扬、交二州诸军事,且令孙权起兵攻打夏口。
一时之间。
汉水三路除了曹仁、满宠、赵俨、吕常、夏侯尚、徐晃、于禁、文聘等曹魏诸将统率的五万大军外,又增加了曹休、张辽、臧霸、贾逵、王凌、曹真、张郃、郭淮、杨秋、曹洪、王忠、刘若、鲜于辅等曹魏诸将统率的六万大军,以及向曹丕称臣的孙权在武昌郡统率的六万大军。
累计加起来已有了恐怖的十七万!
而刘备在汉水三路,加起来动用的兵力只有八万!
刘备赌上的是荆、益二州的大半兵力,只为夺下襄樊,向天下昭示汉室尚在!
孙权堵上的是扬、交二州的大半兵力,只为阻止刘备夺下襄樊,向扬、交二州昭示孙氏仍在。
曹丕堵上的是黄河以南诸州郡大半兵力,只为在放弃襄樊前跟刘备打一场,向天下昭示大魏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