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燕国太子燕丹,胆敢做出这等恶事,背后也许还有更大的阴谋团伙。
不过,这次也许也是个机会,燕国送上门的机会。
无论如何,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先上报大王,等候大王决断!
吕不韦千里加急令天字级密卫全速奔赴咸阳,禀告要事。
当嬴政看到吕不韦的急信,抚掌轻笑,真好啊,这不送上门来了吗?
正想着有什么理由攻伐你燕国,彻底拿下北方呢,这理由不就来了吗?
大秦一向行远交近攻之策,秦燕两国一向交好,自己又是一向经营仁德宽厚的名声,也不好突然翻脸攻伐燕国。即便是攻伐,若是一定要亡其国,那也是理亏,对名声有很大的影响。
常言道,有所失必有所得,反之亦然。这一世得益于好名声,吞并大业顺利了太多,那么自然也要被名声所累,不能轻易为所欲为。
嬴政曾经有的谋划是,在燕丹身边布下棋子,再挑拨燕丹与燕王喜父慈子孝,届时暗地里助燕丹功成上位。
燕丹弑父杀君,十恶不赦,而且燕国一场内乱,也必然元气大伤。大秦自可借天理公道之名,讨伐此不忠不孝之徒,届时顺便灭了燕国,给燕国带去道德教化的光辉,这也是极好的。
但是燕丹太废了,或者说,燕王喜太奸诈了,根本没有给燕丹任何父慈子孝的权力。再加上燕丹终究还是有点底线,而大秦的统一大业也是稳步推进,嬴政倒也不急。
实际上在吞并韩赵以后,嬴政还真的并不着急继续吞并他国。毕竟赵国不同韩国,赵国太大了,想要实实在在的吞下,还是需要时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嬴政还是愿意更稳一手,反正他有这个耐心。
但是万万想不到,燕丹终究还是走了老路。
说起来,一个残废怎么给他的信心和勇气啊?!
寡人修为高深莫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看来还是大秦吞并的速度太快了,发展的过于强盛,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让他又一次选择了病急乱投医。
他骨子里终究是有着偏激的赌性的,终究是不甘心拜服在嬴政脚下。只能说,不愧是燕王喜的儿子,父子一脉相承。
终究是性格决定命运。
如此也好,送上门的借口不要白不要。
也能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上一份乐趣。
大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也不能太过于顺利,否则就会有太多人埋伏在水下,心存幻想,有着不切实际的野心。
一场残酷的处决,才可以给许多人现实,压下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韩国的下场是主动内附的案例,赵国是主动投降的案例。
现在也该有一个,自寻死路的案例了。
燕国正正好,无论是地域,体量,都是用来杀鸡儆猴最好的那只鸡。
雷霆雨露,给诸国的雨露已经足够多了,也该展示雷霆之威了,否则,世人反而会失去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