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师姐如何称呼?”
“徐娇。”
“听刚才您与彭师兄的谈话,咱们还有个师兄?”耿煊又问。
徐娇皱了皱眉,问:“你到底想问什么?”
耿煊坦诚道: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我的师兄师姐都有哪些。
……我的情况,您也看到了,这次我把樊綦算是得罪狠了。
康乐集已经没有了我的立足之地,以前的那些关系,也都毁了……”
说到这里,他没再继续往下说,但徐娇却大约理解了这位“苏师弟”的心理。
说得功利一点,现在对他而言,最有价值的很可能就是“武馆亲传”这个身份了。
现在有机会,他当然要更详细的了解一下。
看透了“苏瑞良”这层心思的徐娇并不反感,反而面前这位主动凑上来的“师弟”更顺眼了一些。
她也就不介意多说两句。
“咱们师父,也就是彭顺的父亲收了不少弟子,但真正被彭顺认可的,也就我这个师姐,和另一位师兄……现在应该还要算上你这个师弟。
那位师兄名叫韩建,十几年前就离开了康乐集,去了元京……”
徐娇走了。
耿煊脑海中还在想着她讲述的一些师门情况。
从她的讲述中,耿煊对自己那素未谋面的“师父”,也就是彭顺那已经死了十几年的父亲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那是一个狠人。
心狠手辣的那个“狠”。
他收了不少弟子,但他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收这许多弟子,而是要收一批有天赋,有能力,关系又足够亲近的“工具人”。
他收这些么多“工具人”的目的,既不是培养更多高端武力,也不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武馆。
而是另一个原因,试炼功法。
在外人看不见的角落,在彭顺的父亲担任馆主的时候,他肩负着一项外人不知道的重要使命。
那就是将最核心的炼髓功法、从彭顺爷爷那里传下来的“焚燃劲”改换成新淘来的“万钧劲”。
对于彭顺的爷爷和父亲而言,基业草创时期,能够更快入门,更快强大起来的“焚燃劲”是最合适的。
短命,透支潜力,都不能算是缺点,只能说是“更快入门、更快强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可到了彭顺这一代,这缺点就变得致命起来。
他们已经不想要这代价了。
于是想尽办法,终于让他们搞到一门“万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