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合适的?”朱允熥道:“袁泰犯了死罪,都察院要清洗,肃清袁泰余孽。你是我身边最信任之人,由你去做此事,最合适不过了。”
“若都察院有人不服气,或者借故与你作对的,只管将其肃清就是。”
都察院是一柄锋利的剑,但必须要绝对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果脱离掌控,那便会为敌人为用,反而倒伤自己。
历史上这样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
杨士奇如今在自己身边也历练颇多,对朝中各项事务皆已相对熟悉,是时候放出去让其大展手脚了。
“谢太孙殿下。”杨士奇没有再推辞,行礼谢恩。
布置完毕后,朱允熥又道:“朱高煦调回京来,主管新刑部,但我身边还缺少一把尖刀,这个人,不需要有太高的品德,但一定要够狠、够毒,也足够有能力,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次经历黄子澄和齐泰搞出来的风波,他越来越觉得,自己身边需要一个帮着干“脏活”的人。
姚广孝和杨士奇显然不适合。
因为这个人,要能随时丢出来,帮自己“背锅”。
就好像老朱用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调查胡惟庸案一案一样。
先用毛骧对付胡惟庸及其党羽,再将毛骧也处死,以平息天下怒火。
原来朱允熥也曾想过,让朱高煦充当此任。
但最后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太合适。
朱高煦毕竟燕王朱棣的儿子,是自己的堂兄弟。
税务司一事,也算是立下的汗马功劳。
因此而得罪的朝臣,也足够多了。
可真让他干一些背锅的事,并没有真正的“忠犬”那么好用。
忠犬可以让他咬谁就咬谁,但朱高煦仍然只能引导,激将……有时候会不太方便。
杨士奇和姚广孝都是何等聪明之人,一听朱允熥的话,立即便闻弦而知雅意。
顿时皆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人,还真不太好找。
朱允熥便道:“也不必急于一时,待到朱高煦那王八羔子回来了再说。”
话音刚落,外面便有人来报:“太孙殿下,小王爷回京了,正在外面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