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开荒,田地即自动归谁所有。
甚至还有奖励。
连荒地都要卖钱,自大明成立以来,还是头一遭。
准确点地说,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事。
无主荒地,历朝历代都是谁垦荒就归谁所有。
朱允熥之所以这样做,有三个原因。
第一:越是需要钱购买,百姓们越会认为东夷的土地肥沃,因而更加心生向往之情。
反之,若是宣布谁垦荒即归谁所有,则他们都会认为东夷肯定是贫瘠之地。
第二:谁垦荒归谁所有,看似是一种福利,实际上因为地权归属不明,弱者很容易守不住自己垦荒出来的土地。
为什么没有地的流民,贫苦百姓不去垦荒,关键原因正在这里。
贫民辛辛苦苦的开垦一块荒地,别人有钱有势,说地是他垦的,从贫民手中强抢费尽千辛万苦才开垦出来的土地。
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各地每天都在上演。
简而言之,恰恰就因为垦荒免费获得土地,因为谁开垦归谁所有,反而造成了无权无势的贫民在事实上丧失了垦荒权。
垦荒成了地主和豪绅的专属。
无权无势,守不住地,便不能进行开荒。
否则,开垦出来,也是给别人作嫁衣裳。
贫民只能去租种地主的田地,而不能通过垦荒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
可如果荒地本身就是从朝廷手中购买的呢?
地契明确,权利归属明确,那便谁也抢不走了!
朱允熥还设置了购买上限,一名壮年男子,最多只能购买一千亩的荒地,且购买之后,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垦荒。
否则,荒地又要收归朝廷。
至于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穷光蛋,看似他们无法购地,但其实有很简单的解决办法。
购得荒地的人,仅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垦荒的,必然需要雇佣人力。
穷光蛋可以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来获取银子了。
前来东夷拓荒的移民,必定是身强体壮之人,再加上垦荒需求旺盛,劳动力价格还会走高,赚一两银子不困难。
退一万步,官府也会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铺设道路等。
他们也可以通过在官府手中做工,来赚取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