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的新军,最终将取代原来绝大部分的军队。
当然,军队的数量会大大减少。
因为战斗力大幅提高之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
老朱所订立的军户制度,好处是士兵既是兵,也是民。
闲时务农,战时当兵。
他们都有朝廷分的田地,足以满足其生活需求,朝廷不用再额外给付军饷。
这一制度能成立,是因为经历了元末战乱,天下有了大量的荒田,无主之田,可以作为军屯。
其次是还有无数流离失所的流民。
将他们充作军户,不仅能满足国家军事力量建设的需要,还能让流民都种上田,吃饱饭。
一举两得!
然而,弊端也是很显而易见的。
军户们的生活重心,其实并不在作战上面,而在种田上面。
毕竟,打仗对他们毫无好处,连军饷都没有。
种田才是实打实的利益。
久而久之,卫所的军力自然越来越拉垮。
其次是,军户制度过于强化军官的权力。
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军官的命令。
这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也是必然的要求。
可如果回归到日常生活,种田养家上面,问题就大了。
对于总旗,百户等世袭军官来说,既然士兵必须要听我的命令,那我家的田,当然得由士兵来帮我耕种。
毕竟,即使是后世的现代军队,许多国家的军官仍然会经常指使士兵帮自己干私活。
更别说是眼下的大明。
因为军官的权力使然,国家想要彻底禁绝这种事情,近乎不可能。
不止如此,士兵家种田的粮食产出,也得归我所有,士兵家的田,就是我家的田!
因为国家必须维护军官的威望,不能允许士兵和军官对抗。
可没有了对抗,士兵任由军官随意拿捏,时间一长,就会丧失所有的一切,沦为军官的奴隶。
事实上,这正是明代中后期军户制度近乎彻底崩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