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澄见其点破,稍稍斟酌,方道:“今日的《大明日报》,曹国公看过了吧?”
“看过了!”李景隆装出一脸钦佩的模样,道:“燕王殿下求学之心,令人钦佩。”
“我辈武将,都该以燕王为楷模。”
“实不相瞒,李某也在琢磨着,是不是应该效仿燕王,也拜吴王为师呢?”
“黄先生,您觉得呢?”
他坐着的身体向前半倾,作俯身状,笑着望向黄子澄。
黄子澄是献王的人,这是路人皆知的事。
而此次吴王正是抢了献王的储君之位。
虽然两兄弟表面上还装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但外人谁都认为,两人早已是势同水火。
任谁被别人夺了神器,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献王自然也不例外。
他这么问,就是想测试黄子澄的反应。
由此也可以看出献王的态度。
黄子澄脸上带着微笑,端起茶杯,用茶盖轻轻拨弄着茶叶,吹了口气,使茶水微冷,方抿了一口道:“此茶口感醇厚,回味无穷,确是好茶!”
李景隆笑道:“黄先生若是喜欢,我让人包上一些,送到黄先生府里面去便是了。”
“不过,黄先生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
黄子澄将茶杯放下,道:“曹国公不愿与黄某人说实话,黄某人又该如何回答呢?”
“罢了,若曹国公不怕遭世人耻笑,让李家蒙羞,尽管去拜吴王为师便是。”
“就是不知道这天下勋贵功臣,都督武将,倘若都成了吴王的弟子,陛下会怎么想呢?”
他放低声音,也俯身过去,淡淡道:“到了那一天,这天下,究竟是吴王的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呢?”
李景隆皱眉,凝神静思半晌道:“陛下信任吴王,说不得吴王此举,便是陛下的主意。”
黄子澄冷笑着问道:“这话,你自己信吗?自古至今,有这样的帝王吗?”
李景隆沉吟不语,过了足足半刻钟,方问道:“方先生的意思,是想要我做什么呢?”
黄子澄微微一笑,伸手摸了摸胡须,道:“曹国公堂堂七尺男儿,威名远震天下,又岂会甘心拜一小孩为师?”
“可若不拜,又觉得对方势大,难以抗衡,因此进退两难。”
“其实依黄某之见,曹国公所虑,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眼下,曹国公根本不用为难。”
“相反,正是曹国公建功立业,向陛下表明忠心的最好时机。”
李景隆神情稍变,连忙问道:“此言何意,还请黄先生赐教!”
黄子澄又端起茶杯,再喝了一口,方道:“陛下宠爱吴王,对他信任有加,这自然是没错的。”
“陛下是至情至性之人,那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你也亲眼目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