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玄迹感到些许欣慰。
至少宁拙一直在说真话,也在尝试寻求朱玄迹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不承认,或者反驳。
怎么说呢?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省力!
而宁拙这份识时务的样儿,更让朱玄迹相信,眼前的少年还有救,是可以拉拢、争取过来的。
朱玄迹轻轻一叹:“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有的路容易,但是错误的。有的路艰难,却是正确的路。”
“就像是李雷峰,他后半辈子都过得艰难、清苦,但也正因如此,他才被如此尊重。”
“其实,人人都有一杆称,时刻丈量着他人、事情。负重前行,为众人抱薪取暖之人,便是散发光的人。”
“你也被这股光照耀过!李雷峰早已为你指明了路。”
宁拙沉默。
示弱、共情的策略是奏效的。
从朱玄迹的语气、神情和话语中,他没有听到任何的反感、厌憎。
但问题仍旧存在。
宁拙并不知道,朱玄迹到底把握了什么线索,从而如此怀疑他,拉拢他。
这一点很关键,不知道这一点,宁拙在这场机锋中,几乎只能被动防守。
无法主动出击!
“这样下去,绝不是办法。”
“最终,我会被他逼到墙角中去,再无腾挪空间。”
“与其如此,不妨现在就冒些险。”
宁拙已经看到自己落败的结果,暗自咬牙,决定行险一搏。
他开口道:“李雷峰是正道楷模,每当我想起他,都觉得温暖。”
“他让我感觉,这个人间是值得的。”
“然而,这个世间又有多少个李雷峰呢?”
“能被他的光照耀的,又有多少人呢?”
“是,我被照顾过。我是幸运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
“正因为感受到温暖,才会更明白寒冷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