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彤边说边掰手指头,样子很是有趣,可是没有人留意她的小动作,宜宁郡主和嬷嬷全都睁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她说下去。
“是啊,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小门小户,都要买小厮买丫鬟,与其从人牙子那里买,还不如从这些孤儿中挑选,孤儿们有地方住,有饭吃,还能养活自己。”
“还有那些铺子,也可以用他们当学徒当伙计,西安城里的铺子不够,还有榆楚的。”
“想当兵的更好啊,三哥和七哥像他们这么大时,都已被父王扔到军营里当小兵了,军营里的人不知他们的身份,把他们当成寻常小兵,他们能,那些孩子里想要当兵的一定也能。”
“读书最好,吃了这么多的苦还想读书的孩子都是心有大志的,即使当不了秀才举人,能写能画也是本事,街上代写书信的还能三餐不愁呢。”
宜宁郡主和嬷嬷你一句我一句,这是宜宁郡主从来不曾留意过的事情。
“如果我去做这件事,那些人会不会说我沽名钓誉?”宜宁郡主虽然年纪小,但是王府里长大的孩子,所见所闻自是寻常少女不能比的。
“这是成百上千的孩子,也是成百上千条性命,和救人的事相比,那些只会在背后嚼舌头的人又算得什么?”沈彤冷冷地说道,她想起后巷里那些饿得站不起来的孩子,她也想起了前世在死士营里的自己。
这些孩子,会不会被带进死士营里,成为新的死士?
她不想。
她也不想让这些孩子从乞儿变成小偷,变成打家劫舍的混混闲帮。
她更不想让他们变成乱葬岗上无主的孤坟。
他们,应该生活在阳光下,而不是见不得光的后巷。
第章施粥
宜宁郡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她洋洋洒洒写了几页信,让人连夜送去西安,呈给父亲。
她不急着回西安了,她要带着那些孩子一起回去。
“我要让衙门搭粥棚,让乞儿们去喝粥,他们把人藏起来的,施粥的银子要让他们出。”听说孩子们因为不能乞讨,饿得站不起来,宜宁郡主大怒。
难怪父王曾说,不要去相信眼前就能看到的东西,因为那些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她越想越气,恨不得连开善堂的银子也让那些衙门里的老爷们去出,还是嬷嬷劝她:“他们的俸银能有多少,您让他们出银子,还不知这些银子要着落到谁的头上,如果是富商巨贾还好,可如果是从百姓身上榨出来呢,那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宜宁郡主是听劝的。
她是王府庶出,生母并不得宠,若非是王妃把她养在膝下,她也只是一个庶出的女孩而已。
从小她就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父王疼爱她,可也是有底限的,她是秦王的女儿,父王给了她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而她就要担起得到这一切要面临的风险与责任。
她和兄长们一样,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恣意长大。
所以,她只在一定的程度上任性,任性得可爱,任性得没有人会责怪她。
她听取了嬷嬷的劝说,派人去了衙门,只说她的那三千两银子,要拿出来施粥。派去的人临走的时候,暗示知州大人,他们勒令乞儿不许出来乞讨的事,郡主已经知晓了,而且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