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色:复色是指即一花有两种以上的颜色,色彩变化也较丰富。有一朵花两种颜色的如红黄各半的“二乔”、红黄二色的“鸳鸯荷”;有背腹两种颜色的,如背面为黄色腹面为红色的”金背大红”;有花瓣以一色为底色,其上有其他颜色条纹或斑点的,如以粉紫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点的“梅花鹿”;有以花瓣基部为一色,先端为另一色的,如管瓣为红色,先端为黄色的“赤线金珠”;有心花为一色,边花为另一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凤”、“绿水”。[12]
瓣形
平瓣:舌状花呈平面伸展,依瓣的阔狭分为阔瓣(花瓣最阔处2厘米以上)如“帅旗”;中瓣(花瓣最阔处1-2厘米),如“墨荷”;狭瓣(花瓣最阔处1厘米以下)如“梨香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匙瓣:舌状花为平瓣与管瓣之间的中间型,花冠基部连合部分比平瓣长,花瓣先端展开如匙称为“匙片”。匙瓣又依匙片的长短可分为长匙瓣、中匙瓣和短匙瓣。依形状又有直伸、内曲和反卷之分。
管瓣:舌状花呈管状伸展。依管的先端开口或封闭分开管和闭管。又依管的粗细分粗管(管中部直径在0。6厘米以上)、中管(管中部直径0。3-0。6厘米)和细管(管中部直径0。3厘米以下)。
桂瓣:舌状花为平瓣或匙瓣或管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或称星管状)。
畸瓣:花瓣奇特,可分为毛刺瓣、龙爪瓣和剪绒瓣。[12]
叶形
菊花的叶片形态变化较小,常作为识别菊花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按其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正叶:叶形端正,长阔、大小、厚薄适度。主脉、支脉和缺裂都较整齐。
深裂正叶:叶形与正叶相似,缺裂较正叶为深,先端尖锐。
长叶:叶形较正叶狭长,缺裂较深。五裂整齐。
深裂长叶:叶形狭长,缺裂较长叶深,先端尖锐。
圆叶:叶长宽相近略呈圆形,叶肉较厚,锯齿浅钝。
葵叶:叶面积大,浅裂形如葵花叶。
蓬叶:叶形瘦长,深裂成5片狭长羽状裂叶。形如蓬蒿叶。
反转叶:叶缘反转,叶面突起,如船反扣,缺裂较浅或不规则。
柄附叶:叶柄基部附生叶肉或托叶。[12]
产地加工
菊花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21]
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厘米,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
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厘米。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厘米,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怀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厘米。多数为舌状花,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20]
有时可见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20]
栽培方式
菊花依栽培方式可分为盆栽菊、地被菊、切花菊、造型菊(艺菊)四大类。
盆栽菊(盆菊)
独本菊(品种菊、标本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着花一朵,单株独秀。最能充分体现品种的特征特性,除供观赏外,可作品种鉴定,故又名品种菊或标本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