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44.第 44 章 都给我干活!(第4页)

44.第 44 章 都给我干活!(第4页)

孙大户小心翼翼看着李长安:“只是这开垦田地,兴修水利需要许多的青壮年,若是征发太多青壮,恐怕会耽误了地里的活。”

“县中没打算征发徭役。”李长安笑笑,徭役必定会耽误农耕,关于这一点她和沈初早已拿好了主意。

“县衙出钱出农具雇佣青壮开垦田地,县中人手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参与挖掘水渠和水库,以干活多少记工分,工分可以换田地。”

李长安直接拍了一沓写满密密麻麻墨字的规划书在桌上。

孙大户连同其他十几个大户和村长一起围着规划书看了许久,看的头昏脑胀。

不过这些人还是依然梗着脖子努力扒着手指计算着他们的得失。

这些田地并不属于他们,他们能换到的只是使用权,而非买卖权,田地的主权还是属于县衙。

可他们有续租权,意思就是只要不随意买卖田地,那这些田地他们就可以永远免费租下去,父传子代代相传。

无论怎么样劳动力能换取到田地都是一桩再合算不过的买卖。

一不需要卖命流血,二不需要真金实银,只需要儿郎们多卖些力气就能换取到田地。

在大唐,底层百姓的力气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他们有用不完的力气,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钱购买他们的力气。

而且不是徭役就意味着不会强迫百姓离开土地背井离乡去干活,加上按照做的活计多少计算工分,这就意味着自由和多劳多得。

孙大户读过几年书,脑袋转的比旁人要快一些,他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奥妙。

他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家中还有八个仆人,他完全可以让女儿管理店铺,家仆耕种自家的田地,将儿子都派出去做工换田地啊。

至于各村的村长想的就更多了。县里的大户还有良田和店铺,而他们虽说是村长可实际上也就是占一个年纪大,家里的田地比普通村民多不了几亩。

田地里的活半日就能做完,剩下的半日就可以让家中的子女去跟着李小娘子做工换田地……反正这个也不按天数算,而是按干活多少算。

一亩地一贯钱哩!农闲时候去干活换土地这不是天上往下掉钱吗?

所有人都心满意足离开了县衙,他们会把这个消息带到县中,带到村子里,让每家每户都知道这个消息。

李长安并不担心人手会不够。人多地少,大部分的大唐百姓都是有力气没处使。何况还有上年冬天招揽的那近千流民,那些流民一亩地都没有,有能得到土地的机会他们只会疯了一样涌上来抢活干。

李长安也不担心土地会不够分。先前漳县的土地不够分是因为漳县的蛋糕就这么大,谁都想吃一口,有能力的人吃的肚子饱饱的,没能力的人就只能饿着肚子。

大唐人对于如何将劳动力转化成商品这件事并不擅长。他们有许多劳动力却没办法将劳动力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可李长安恰恰擅长这个,劳动力可以转化成资源,这些资源又可以被她拿来购买更多的劳动力。

漳县这一块蛋糕就会被越做越大,只要勤劳努力,人人都能够吃到一口蛋糕。

漳县上年收了一大笔税赋,如今拿出一部分钱来做撬动生产链的第一步并不困难。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钱从县衙流到百姓手中,又会在流动中越变越多,最后变成今年更多的税收,再次回到县衙。

不过这些东西漳县百姓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们只是在一次一次跟随李长安的经历中发现只要跟着李长安干,日子就能越过越好罢了。

这一点就足够了。

李长安在招募人手时也只打出了一个旗号——

干活能换钱,干活能换土地。

粗暴简单,哪怕是目不识丁的老妪也能听懂这句话的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