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之光
抗联战士李海、沈宝英,1937年11月8日,于阻击日军战斗中牺牲。
抗联战士孙家姐妹,1939年4月3日,于传递情报工作中暴露,孙家姐妹引爆手榴弹,与围捕日军同归于尽。
骑兵马进韬,1939年9月,于沙颖河畔死战殉国,遗有一子马平川。
抗联战士崔大胡子(崔寿春),1940年2月,因叛徒出卖,于松花江畔牺牲。
抗联战士邱勇文,1940年2月,负伤后,为掩护同伴跳马阻击敌人牺牲。
抗联战士田小虎、宋红霞,1940年4月,于带队转移途中遭伏击牺牲。
抗联战士邱老大(邱勇毅),1941年1月,于战斗中牺牲。
抗联战士小四儿(邱勇彪),赵金玉,1942年9月,为掩护伤员转移牺牲。
抗联战士邱勇武,1945年10月加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1947年于四平攻坚战斗中遭炮击牺牲。
抗联战士胡八指(胡寿春)及乌娜坎夫妇,抗日战争结束后化名返乡务农,终身未透露战斗经历。二人育有一子胡玉虎、一女胡诗霞。
1997年冬月,胡八指于睡梦中辞世,次月,乌娜坎辞世。
赵金兰,骑兵马进韬遗孀,1946年为避战乱,携子女及马夫老白(白汉方)侨居蒙古国,育有一子马平川,养女白青霭。
1956年,赵金兰、老白(白汉方)因鼠疫相继离世。
杨诗怡,抗联战士赵金玉遗孀,为避苏联清洗及战乱,1946年应赵金兰邀请侨居蒙古国,育有一子赵光复,一女赵佑华。
1968年夏,杨诗怡及杨氏商号因庇护在蒙华侨遭仇杀险灭门。
其子赵光复、赵佑华,及马平川、白青霭等杨氏幸存者借生意伙伴协助紧急逃离蒙古,辗转前往澳葡定居,后因局势与在蒙赵氏表亲失联失散,此后经年寻亲无果。
金属羽毛笔写到这里,又另起一行写下了两串分别位于俄罗斯乌兰乌德以及澳岛的地址,以及对应的两串联系电话。
区别在于,位于乌兰乌德的那串地址联系电话并没有写联系人的名字,但位于华夏澳岛的那串地址,却有一串座机号码。
只不过。
卫燃不由的咧咧嘴,这串联系电话后面还缀了一长串好似广告语一般的繁体字:白馬豬腳飯,味美實惠,碼頭附近免費送餐,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
没等他反应过来,那支金属羽毛笔也再次另起一行写出了一串文字:
我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我愿抛洒热的血,燃做驱赶黑暗的光。
写至这里,前一张写满每一幕任务的纸页背面,也在他的注视下一连出现了三个红色的漩涡。
这一次,金属羽毛笔在这三个红色漩涡之下写下的文字也格外的简短,仅仅只是“松花江上”、“离家”和“复仇”这样三个血红色的词语。
但卫燃却知道,那既是流亡三部曲的歌曲名字,也是很多化作光的无名战士,一生坎坷的血色写照。